A7:贯彻党的二十大——“敢闯敢干 唯实争先”大家谈总第220期 >2023-05-05编印

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新认识
刊发日期:2023-05-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郭联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对教育科技人才从理论上进行了集中论述,从实践上进行了集中部署,这在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些论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新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在实践中坚决落实。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在认识上进行了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题,从总体上提出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并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报告第四部分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题,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部分实际上是以分论的形式阐述实现中心任务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报告第六至十部分分别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阐述。报告第五部分以单列一个部分的方式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集中阐述,更加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其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日益深化,党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等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认识又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党的二十大以前的党代会报告中,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因其具有显著的文化属性,又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域,早期主要被纳入文化建设板块进行论述,党的十六大以后作为民生之首被纳入社会建设板块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邓小平同志提出后,一直被纳入经济建设板块论述;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后,一直被纳入党的建设板块,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这三方面原本分散在不同板块的重要工作,采用物理运动的方式集中到一起,又是一种理论上的新认识。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在行动上将带来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一个重大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自己的使命任务就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个中心任务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心任务、首要任务必须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将极大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进行实践创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实现化学反应式的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最显著的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达到这两点就必须建设强大的物质基础,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时判断,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战略性集中论述集中部署表明,这个潜力就是教育,这个希望就是科技人才。目前,我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百分之十五超过两亿人,中等收入人群已有四亿。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城镇化率的增长趋势和人口年龄构成等因素综合研判,到2050年,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将超过四亿,中等收入人群将达到八亿左右,教育红利将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教育的优先发展能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强大的基础性支撑,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会更有力地支撑人才强国建设。科技进步通过与高素质人力资源结合能够更好支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把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补齐教育科技人才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集中性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系统性安排,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支撑会得到大力夯实,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性人才力量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我国在应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复杂局面中掌握更多战略主动。
  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各级各地的首要任务,也是必须时时放心不下的持续性长远任务。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我国总体上还是大而不够强、厚而不够高的状况,我国还处在守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正视和补齐的短板。就重庆而言,我市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从总体上已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京津沪苏浙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中需系统施策、久久为功又容易忽视的是各地在人口结构上的显著差距,重庆常住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的比重上不及北京、上海的一半,只有浙江的百分之六十。大足差距更大,只有重庆的百分之五十三。
  教育强,则科技人才金字塔的基础、基座、基身才强固,位居塔尖的战略性科技力量才有支撑基础,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才会不断开辟,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和教育规模优势、科技规模优势、人才规模优势才能更好地转化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优势和与美西方综合竞争的战略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新大足才会有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