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华
4月27日的《新渝报》“群言堂”专栏,笔者在众说纷纭的淄博爆火的原因中,拎出了“学子报恩之旅的发酵”一说,并作出原因分析。报纸还带着采编人员的体温与热度,变化太快的世界就因淄博日前发出的一封“五一”游“劝退信”又冲上热搜,圈粉无数,大家对淄博的好感度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淄博在致广大游客的信中说,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基本售罄,客流量超出接待能力,呼吁游客错峰出游,打出时间差,换得舒适度。美食美景不止淄博,好客山东应有尽有。泰山雄伟磅礴,崂山神秘飘渺,尼山钟灵峻秀,梁山热血刚劲,红色沂蒙山情深意重,趵突泉腾空翻涌,微山湖烟波浩渺……
淄博的“好运”真是令人热血沸腾。在自己“发达”的同时,还不忘将“兄弟”一并带进快车,淄博的格局令人敬重。在流量经济时代,每一个渴望发展的城市都希望获得关注。一些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营销城市、推销文旅,梦想成为网红城市,获得流量,聚集人气,可绝大多数“梦中人”还是寂寂无名,过着平凡的日子。淄博的破壁出圈,真是羡煞人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淄博人的真诚、善良、好客,上万在淄博隔离学子的感动感恩,都是长期培育的结果。城市形象的塑造与营销,知名度美誉度的养成,都是经年累月修养与“种草”的体现。
“五一”假期临近,随着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各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气暴涨。以重庆为例,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订时间在4月29日至5月3日之间的整体旅游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16%。大家在慨叹淄博现象的同时,应做好当下这道作业。
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个个都是文明窗口。一个导游、一名司机、一个商贩、一名服务员,从一句令人三冬暖的语言,到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买卖;从对外地游客遇到困难的帮助,到热情介绍地方的游览路线……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细枝末节,只要是外地游客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给予最好的服务,都要将真诚、善良、好客的美好品质,温暖地呈现在游客面前,要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融入街头巷尾、寻常烟火。这些点滴积累,就会长成一个城市的形象。
魅力城市之所以有魅力,它不是一句空头口号,它是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有质感的温暖,有彰显文明的一张张笑脸,有叫人欲罢不能的各种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员媒体时代,你所走过一个景点、品过的一道美食、游过的一座城市,都会成为传播的内容,都会成为决定他“前途命运”的口碑。
也许,在争相把“流量”变“留量”、把“网红”变“长红”的时代,下一个“淄博”,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