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14期 >2023-04-24编印

读书,改写“高加林”的命运
刊发日期:2023-04-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罗义华
  4月23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畅谈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当笔者看完3月20日在央视一套首播的37集电视剧《人生之路》后,自觉不自觉地将此剧主人公高加林起落沉浮的命运,与读书联系在了一起,更与“世界读书日”融为了一体。
  《人生之路》部分取材于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讲述了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年高加林,在时代的变迁中逆境成长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80年代陕北落后的高家村,高加林高中毕业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却被村委会主任与县教育局的股长勾结,被村主任的儿子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在城乡二元结构且城乡差别很大的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几乎是农村青年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被命运捉弄的高加林,挥洒着锄头在大地上写诗。他一边与父母在黄土地上劳作,一边苦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在那个文学热潮涌遍全国的年代,读书学习是高加林最重要的追求,也是他文学创作不断成长的一个源泉。他获得了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奖一等奖,去上海参加颁奖会的路费,也是父亲卖了猪儿凑的。到了上海,成了他人生的一个拐点,因为写作才华的出众,他被招聘进了上海一家知名晚报社当记者,一篇接一篇重磅报道的问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高加林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不断续写着传奇……
  这是一部励志的电视剧,开播后深受国人喜爱,收视飙上全国第一,成为自《狂飙》之后又一部爆款剧。从这部剧中,我们感到了人生奋进的力量,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艺术表达,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年仅42岁就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路遥的影子。
  4月23日,兰州路遥读书会、《平凡的世界》书友团自发组织开展了“走近路遥”作品研诵会。大家认为,路遥是一位有着远大梦想的伟大作家,几十年来,他用殉道式的写作方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创作出一部部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当时在陕西延川县任革委会通讯组组长的谷溪说,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约有25公里山路,当年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他就会找路遥长谈。习总书记当年也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从剧中拼搏的高加林,到路遥自己的奋斗人生,以及路遥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交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对文化的渴求。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0次被写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不仅是千万个“高加林”与命运拼搏、书写传奇、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更是今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