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余佳黄舒文/图
厚德载物宝顶山,
从未淡忘过慈善孝义廉;
上善若水龙水湖,
何曾计较过酸甜苦辣咸。
大足群芳,闪烁着诚敬,心向光亮时时亮;
海棠独香,触摸了慈爱,手留余香处处香。
……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4月20日晚,大足区第五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举行,由各行各业诞生的15名个人及1个团队,接受着最高礼赞,把他们的榜样力量,传递给百万大足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大足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探索如何把弘扬道德模范示范作用与文明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互动融合,将道德榜样化为奋进新时代的无穷动力。
崇德向善之风吹遍棠城
四月春光无限好,满园春色的香国公园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休闲游玩。而街上不少市民被道路两旁的事迹牌所吸引,停下脚步仔细浏览起来。
敖振帼、刘光招、徐利中、杨川、商建东……事迹牌上记录着一个个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这些事迹和故事的主人翁,便是这些年涌现出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像这样的事迹牌,在大足的街头巷尾、村头田坎、屋前门后随处可见,而事迹的主人翁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大足人见贤思齐的学习榜样。
一位模范就是一个标杆,一位好人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大足区坚持主抓“大足好人”与“道德模范”两项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将其作为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并建立模范推荐、好人评选部门等联动机制,让更多的凡人善举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寻常巷陌走进公众视野,带动更多大足人向上向善。
据悉,全区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自2011年建区以来,大足区一共评选出62名道德模范,其中8名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称号,1名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时,常态化选树身边好人。自2020年起,大足区坚持每季度评选一期“大足好人”,截至目前,共评选出“大足好人”80余人,其中有37人被评选为“重庆好人”,1人被评选为“中国好人”。八年时间,与石壁为友,与化学剂为伴,再热不能吹空调,再冷不能烤火炉,承担大足石刻5万余尊造像修复工作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石刻修护者陈卉丽;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中国好人”热心保安龙令田;十五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瘫痪妻子,用坚守扛起责任与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夫妻情深人间大爱的道德模范施武国……一位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诠释着真善美的时代内涵,树起了城市文明的标杆。
推动志愿服务开花结果
2019年,51岁的敖振帼被评选为“重庆好人”。那时,她是尚善义工爱心团队龙水分队的一名成员,因为热爱公益事业,她累计志愿服务1560小时。2020年,敖振国成立了大足区儿童志愿者协会,不到3年时间,该协会的志愿者就从原来的30人扩大到300人,接收爱心捐款13万余元,先后帮助贫困学生15人、贫困家庭10户,捐助资金11万元。
大足区儿童志愿者协会从无到有,从“微光”到成为“火炬”的变化,是大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处缩影。如何将一人爱心变为全民公益?将模范榜样力量转化数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大足是这样做的:
拓宽帮扶渠道,让道德模范真正强起来。一是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怀。近年来,大足区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帮扶道德模范,如通过专项帮扶、纳入低保、购买医疗保险、社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现已形成长期的激励和帮扶机制。二是引导其不断学习,参与社会治理。定期对道德模范与“大足好人”进行专题理论培训,强化其文明精神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组织道德模范考察参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是让道德模范凝聚起来,参与“文明劝导”“清洁家园”等志愿活动,成为社会基层治理中的先行手。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让模范抬头可见,典型处处可观。近年来,大足区成立了道德模范宣讲团,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线上,制作道德模范微视频,定期在市、区级媒体中刊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营造学习氛围。线下,在各城乡社区、基层单位,常态化的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等,同时借助公告栏、公交车站广告牌等户外媒介,展示道德模范形象与名言名句等方式,在全区上下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为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
“朱局长,我今年打算在老家创业,现有哪些减税降费的惠企政策呢?”今年2月,在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婵社区举行了一场“榜样面对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大足区税务局副局长朱淑明,作为“大足好人”模范代表不仅向群众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围绕相关主题,为群众梳理出大足区税务局在减税降费中的重要举措,向大家科普了相关惠企政策,鼓舞了不少龙岗居民回乡创业。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企业中。3月,大足区龙水镇党支部书记、“重庆好人”王加龙走进企业,向全区物业人员讲解自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生动形象地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江明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听了王书记的宣讲,我懂得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乡村振兴不是农村一方的事,我们城里‘打工人’也应该出一份力!”大足物业企业员工李连民说。
榜样引领时代,使命呼唤担当。自今年3月以来,大足区持续开展多场“榜样面对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该系列宣讲活动从道德模范、“大足好人”中选取了多名先进典型人物,在把准方向、把牢导向前提下,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同时结合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问题,以真人真实和真情实感,深入城乡社区,深入基层一线单位,深入企业,深入网络,让模范代表讲好自身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彩故事,讲好自身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大足的奋斗故事,激励了无数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而团结奋斗的远大目标。
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展览团队:
传播“大足石刻”的隽永魅力
精美的石刻会说话,让更多的人知道大足石刻、看到大足石刻、爱上大足石刻,共同参与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
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展览团队由大足石刻研究院陈小平、龙小帆、周颖、唐长清、未小妹、彭柳升6人组成。
该团队主要负责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题文化旅游推广活动项目(即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高校等开展百场展览、百场讲座、百馆赠书、百集微视频展播),自2018年以来已在国家一级博物馆、重点院校以及重要城市场馆等展出12场次,吸引观众80余万人次,有力地提升了大足石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龙云:守护和谐的“公益先锋”
公益保护,让检察就在身边,让法治能够看见,让人民倍加幸福,让大足更加美好!
自2018年2月以来,龙云带领同事们摸排公益诉讼线索293条,办理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公益诉讼案件222件,司法救助因案致贫受害人2人,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群众美好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龙:用心讲好“大足故事”
发现人所未见之差错,务求精益求精,稳稳把住最后一道关口,讲好大足故事、传播大足好声音。
自2014年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以来,陈龙平均每年采写新闻稿件逾500件,策划新闻选题上百个,编辑新闻版面500个,每年审核签发记者稿件1000余件。采写的《拥抱世界的大足石刻》等稿件多次获市、区表彰,用心用情地讲好了大足故事。
陈炜:扫黄打非的“铁面卫士”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打胜仗,为大足文化市场发展繁荣站好岗、服好务。
自2011年以来,陈炜带领团队成员在出版物市场整治工作中共收缴盗版光碟35000余张,盗版图书近万册,涉案金额近40万元;办理出版物、印刷等案件100余件,移送司法机关2件,维护了我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罗文:勤于钻研的“骨干教师”
走进教师行业,就是要不断磨练自己、改变自己,也要教好学生,让他们成才。
罗文自1992年任教以来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致力于阅读、写作、诗词教学及班级管理的研究,发表论文5篇;所任教班级获“优秀班集体”光荣称号10余次,学生作文获得国家级奖32人次、市级奖77人次、区级奖83人次。获评为“重庆市语文骨干教师”。
宾毅:陪伴隔离人员的“好医生”
我是一束光,驱散被隔离人员内心的恐惧;我更是一堵墙,守住全区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无怨无悔。
自2020年1月30日担任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点长”以来,宾毅先后管理了三个隔离点,接待6000余人,在生活环境、物资配送等方面对他们悉心照料,通过微信或电话为350余人进行心理咨询,培训隔离点医务人员、工作人员40余次,给隔离人员送去了关爱和温馨。
曹艺:星火驰援的“最美逆行者”
重症医学科(ICU)里的机器虽然冰冷,但我们的用心守护是温暖的。
2020年2月,曹艺作为大足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抗疫。在武汉50多天里,和她所在的医疗队收治病人126名、累计治愈出院77人。2022年4月再次出征驰援吉林长春抗疫,获得患者感谢信20余次,谱写了同心抗疫的感人乐章。
黄德利:大足黑山羊产业的“领头羊”
我就是一个乡村牧羊人,为了大足黑山羊的发展,将奉献我的全部力量。
黄德利26年来指导服务养殖户(场)10000余户,增加养殖效益逾千万元。推广科技项目20余个,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大足黑山羊保种场的保种扩繁和选种选育。示范带动2000余户农户从事黑山羊养殖,实现养殖增收5000万元以上。
刘波:应急救援的“先锋战士”
哪里出现险情,我就出现在哪里。
自2018年以来,刘波带领救援队先后开展各项救援行动100余起,带领队员成功找到失联人员10余人。参与溺水打捞30余起、小轿车坠河2起、物证打捞1起、山火扑灭1起、各项大型保障15余起、救援受困群众30余人,维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施武国:照顾偏瘫妻子的“好丈夫”
有我、有她、有孩子,无论日子再苦再累,都是圆满、温暖、幸福的!
自2007年以来,施武国的妻子因大面积脑梗而偏瘫。施武国每天给她洗脸、喂饭、按摩,用轮椅推着她外出散步聊天,防止了她的身体健康状况继续恶化并保持身心愉快,谱写了一曲夫妻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爱的赞歌。
唐永红:孝心满满的“好女儿”
幸福,永远都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
唐永红的父亲唐自南是一名曾经参加1950年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今年88岁。母亲王世秀是大足教师进修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今年83岁。二人近年来均因年老多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唐永红多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展现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王静波: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女
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回孩子
2021年2月27日17点20分左右,正在濑溪河旁边火锅店忙碌的王静波突闻有人落水,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直奔河边,顾不上寒冷的天气和3米多深的河水纵身跳进河中,拼尽全力将落水者抢救上岸,挽救了其生命。
孙爱国:诚信经营助推企业发展
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既是我们做人、也是我们经营企业的基本要求。
自2015年以来,孙爱国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健全规章制度、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不断完善公司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员工稳定性达同区域企业最佳,所有出厂产品100%达到客户要求技术标准以及行业规范,客户满意度达到100%,树立了“诚信立企”的良好形象。
罗富朝:报效乡梓的“慈善人”
家乡养育了我,在外创业之后我定不忘回报家乡。
自2002年以来,罗富朝累计捐款768.8万元支持家乡建设。其中,捐资30万元维修雍溪镇古戏楼、16万元用于教育改善、350万元新建一座教学楼、10万元设立川剧文化传承基金、320万元修建玉峡村健身广场、16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专项基金、26.8万元购买救护车一辆,充分展现了“致富不忘回馈桑梓”的赤子情怀。
王加龙:勇夺凶器的“好支书”
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名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021年6月30日下午,王加龙路遇歹徒持刀伤人,立即上前制止、勇夺菜刀,导致右手腕被划出一条长约8厘米的伤口,但他仍顽强搏斗,夺过菜刀赶跑了歹徒,用自己的奋不顾身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弘扬了社会正气。
吴朝波:诚信立身、守信经营的“践行者”
对我们企业而言,都应该厚德载物,且持之以恒。
自2015年以来,吴朝波通过加强团队诚信理念建设、打造企业诚信文化、创新项目诚信管理模式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力。将诚信理念融入龙水五金产品的销售,打造形成集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现代存储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市场,提高了大足五金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切实践行了“商道酬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