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209期 >2023-04-17编印

紧盯“基层所需”用足“财政所能”
以积极财政作为护航大足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3-04-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足区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欧国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财政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大足区委三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大足财政紧盯“基层所需”,用足“财政所能”,唯实惟先、敢为善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大足这片热土上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贡献财政力量、扛起财政担当。
  以“稳守成”的担当,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财政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当家理财不能只看总量规模,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在把牢收支管理主责主业中体现“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税源要高质量,坚持放水养鱼,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培育涵养优质税源,推动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实行税费精诚共治,落实奖惩制度,凝聚综合治税合力。收入要高质量,坚持颗粒归仓,注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等比重,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支出要高质量,坚持过紧日子,精打细算管好“钱袋子”,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管理,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牢牢守住基层“三保”底线。
  以“谋为先”的站位,交出高水平服务报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缺一不可,我们要秉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略,既要让“市场之手”长袖善舞,又要让“政府之手”有效作为。要紧紧抓住“最大增量”,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用好用足减税降费、普惠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为市场主体送去“及时雨”、吃下“定心丸”,为大足发展留住青山、稳住未来。要紧紧抓住“关键变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实行以补改投、以补改金、以补改保,创新探索产业引导基金,高效运作助保贷、应急转贷、五金产业贷和商业价值信用贷等基金,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让市场主体既能“活得下来”,更能“活跃起来”。
  以“干则实”的劲头,推动高品质民生建设。财政一头连着国之大计,一头连着百姓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立足“基本民生”和“基础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民生愿景转变成幸福实景。更加突出保基本、促均衡,在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上持续跟进发力,切实加强对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方面民生兜底保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加突出稳刚需、优供给,在精准投放、加强管理上持续跟进发力,完善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入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的心窝里。
  以“走在前”的姿态,赋能高效益财政治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尤为重要,实施财政管理改革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我们正确处理好促发展、推改革、防风险三者关系把脉会诊。要向财政管理要效益,进一步理顺区、镇街、管委会、国有企业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优化改进绩效管理考评方式、运行机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源头解决项目、资金两张皮问题;强化债务闭环管理,稳妥推进债务化解;推动财政国资两本预算融通,加强平台公司治理,规范国企融资举债行为,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高效统筹资金调度,确保区域金融链条安全。要向财会监督要效能,聚焦基层“三保”、债务管控、民生改善等重大决策和涉及市场主体、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促进管理与监督良性互动。要向数字改革要效率,巩固拓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成果,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内控、绩效、采购、资产等一体化全流程管理,完善闭环运行模式,打通数据壁垒。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的号角已然吹响,大足财政将咬定目标不放松,永葆“敢”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底气,在解放思想中蹚出新路子,在真抓实干中闯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