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202期 >2023-04-06编印

祭先烈、听讲座、踏青游……
大足人的清明节:绿色健康环保
刊发日期:2023-04-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4月4日,近百名大足区各界人士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新渝报记者邓小强摄

4月4日,近百名大足区各界人士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新渝报记者邓小强摄

  清明节期间,大足区南山幼儿园组织学生通过制作清明粑将传统民俗搬上了“课堂”。 新渝报记者邓小强摄

  清明节期间,大足区南山幼儿园组织学生通过制作清明粑将传统民俗搬上了“课堂”。 新渝报记者邓小强摄

  4月5日,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不少市民趁着清明时节,“组团”到此露营、游玩,感受春日美好时光。新渝报记者黄舒摄

  4月5日,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不少市民趁着清明时节,“组团”到此露营、游玩,感受春日美好时光。新渝报记者黄舒摄

  

  新渝报讯(记者 邓小强 余杰 李东陈柯男谭显全崔晓玲熊敏秀罗冠骁 侯小梅)又是清明时,清朗寓情思。一束鲜花、一首诗歌、一次踏青……用绿色、健康、环保的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追忆革命先烈,连日来,大足区各界人士在缅怀中传承精神,在家风家教中忆初心,汇聚对生命的感动和前进的力量。

祭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4月4日,大足区2023年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举行,来自大足社会各界的代表近百人来到大足区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
  春日里的大足区革命烈士陵园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下,雄伟的大足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耸立。
  上午9时30分,祭奠活动开始。机关干部、学生、各行业市民代表,在烈士纪念碑下肃立,送上花篮,表达对大足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全体人员低头默哀三分钟,缅怀革命烈士,追忆他们的丰功伟绩。
  青年干部上前讲述大足革命烈士杨国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当讲到杨国良在上甘岭战役中死守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在场人员神情哀切,不少人眼眶湿润。
  来自龙岗一小的少先队员们唱响歌曲《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辈遗志,当好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决心。
  面向神圣的党旗,在场全体党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陵园上空,告慰烈士英灵。
  先烈不朽,后辈努力。在低缓的哀乐声中,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依次走到一座座烈士墓前,敬献黄花,铭记烈士功绩,汲取奋斗前行动力。
  连日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区委政法委、区人武部以及石马镇、龙岗一小等单位,纷纷前往大足区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唐赤英故居等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朝华、周虹、骆华、印国建,区政协副主席李德芬出席相关活动。

重文化 讲座诗歌“花样多”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少大足市民喜欢用浓浓传统文化,倡导文明风尚。
  为引导广大读者在清明节缅怀先辈、继承传统,近期,大足区图书馆准备了一系列线下线上的清明节活动,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4月3日 ,在大足区文化艺术中心学术报告厅,“我们的节日·清明”馆校共建活动暨“孔子学堂”传统文化讲座——《介之推不言禄》如期举行,吸引了大足区第三小学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该堂讲座将清明节的起源演变娓娓道来,生动地展现了历代清明时节的习俗时风和节日场景,深受现场师生的欢迎。
  据了解,“孔子学堂”是大足区图书馆的传统文化品牌项目,清明节前后,大足区图书馆将举办多场传统文化讲座、故事会、朗诵等,并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凝聚民族精神,传承道德情怀。
  4月4日,大足区宝顶镇组织开展了“诗韵清明 缅怀先烈”诗歌诵读活动。50余名村民在宝顶镇新时代文实践所一起朗诵大足诗人赵历法创作的清明组诗《无法抹去的省略号 ——写在大足烈士陵园》《八勇士浮雕墙》。
  “烈士的英名 承载着历史的风起云涌 也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波澜壮阔,唐赤英、杨国良、廖灿国、饶国梁……”村民们用整齐而深情的朗诵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追思。

踏青游感受生命勃发的力量
  春深日暖,清明节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感受生命的力量。
  4月4日,位于大足区棠香街道的和平村内,市民胡楠正与家人踏青游玩。胡楠告诉记者,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这些天无论是在公园角落还是街头巷尾,百花盛开,大家都拿起手机记录春天的气息。她带孩子来到公园游玩,观察一下树木的发芽变化,让孩子走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体会春的朝气和动力。
  4月3日,在大足区玉龙镇,春天的龙水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露营、踏青。郑先生一家今年从永川区自驾来龙水湖露营,“今年清明假期没下雨,还挺幸运的,放一天假,我们约了几个同事,几家人就想着来周边逛逛。”
  统计数据显示,假期带动了春日踏青游热度,赏花、露营、采茶等活动呈倍数增长。棠香人家、老家·观音岩、天华百卉园等地均游客盈门,樱花树下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