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193期 >2023-03-23编印

最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月1日实施
刊发日期:2023-03-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崔曜张锦辉
  4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最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有哪些新变化?我市供水企业将如何应对?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检测指标减少
关键指标更严格了
  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原标准”)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已近16年。面对我国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有关部门适时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22年3月5日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重庆监测站站长、重庆水务集团水质检测公司总经理王良超告诉记者,与2006版标准相比,即将施行的新标准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更严格。
  整体来看,新标准将水质指标由原来的106项调整为97项。指标有所减少,也引发了部分市民的疑虑。王良超解释,“这个不能简单比较数量多少,监测指标数量从106项改为97项,主要是调整或删去了少量不再适应当前水质监测实际需求的项目,但一些关键项目指标更加严格了。”
  比如,新标准根据最新的人群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调整了9项指标限值,其中8项指标限值都比原标准有所提升。王良超举了一个例子,在水中少见但有致癌风险的氯乙烯,原标准限值为0.005毫克/升,新标准修订提升为0.001毫克/升。

七项非常规指
标调整进入常规指标
  “新标准还将检出率较高的几种消毒副产物——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等7项指标从原先的‘非常规指标’调整进入‘常规指标’。”王良超介绍说,氯化消毒,是我国乃至国外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饮用水消毒方式,但往往也会产生一些微量的消毒副产物。“这一次调整意味着国家对消毒副产物更加重视,未来将加强对消毒副产物相关指标的检测。”
  王良超表示,新标准更加关注饮用水的感官性状指标、消毒副产物、风险变化,使饮用水水质检测、监管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一句话来说就是针对性、安全性更强了,这才是新标准施行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请大家尽管放心。”

迎接新标准
水厂制水更智能化
  3月22日,在和尚山水厂中控室,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城市供水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100多个分布在各处的监测点可以提供压力、余氯、浊度等各项数据。其中,余氯数据就与新标准相关。
  “你站在的这个地方是中国第一批基于DCS(自来水水厂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的现代水厂。”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纳新表示,水厂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精准投加制水药剂,使水质符合新标准要求。
  自来水有取水、制水、送水三个环节,其中制水环节尤为关键,涉及加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流程。在水厂的混凝剂配置池,只见值班人员操作电脑,输入了一个数据。“系统里面我设置了药液的浓度,接下来系统会自动调整参数配药,达到设定的浓度后再投入混凝剂配置池中。”工作人员介绍。
  在送水过程中,最大的威胁是城市管网的老化。管子埋在地下一旦爆裂,大量水浪费不说,地下水直接倒流入管道内,还会带来二次污染。“我们通过遍布城市各地的智能传感器监测管网水的压力、流量等相关数据,每分钟检测一次数据,每15分钟向指挥中心回传一个数据,管道出现了泄漏我们也能第一时间知晓。”纳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