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189期 >2023-03-17编印

产业振兴为巴南区胜天村带来了什么?
刊发日期:2023-03-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巴南日报记者罗莎
  此是吾乡好时节,水村茅屋罢春耕。眼下正是春耕春播关键时期,在巴南区惠民街道胜天村,一支社会化服务队伍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抓紧干,又接了几百亩的业务,我们争取这一周干完。”现场领队张铭一边指挥农机手,一边在微信上跟其他客户对接工作。
  近段时间,张铭每天都忙得“前仰后翻”,加入社会化服务企业之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留在村里上班,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庭。
  2019年9月,张铭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惠民街道胜天村。此时的胜天村,产业振兴的序幕正在徐徐展开。当时的张铭,却一门心思只想外出打工赚钱。
  “那时候能想到的挣钱方式只有去工地上开挖机……”回忆过往,张铭无奈道,当时从没听说年轻人能留在村里就业,大家都忙着外出打工,脱离农村。
  去年,张铭回乡探亲,胜天村党委书记张赟找到了他,说:“你年轻,有基础,学啥都快,咱村里如今也在发展产业,正好缺少你这样的人才。”听了书记的一番话,当天晚上张铭便失眠了,家中父母年迈,长期在外无法分心照顾,但回乡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他翻来覆去思考着,眼见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他再也睡不着了,起身朝着村里的梨园走去。
  清晨的梨园里,一株株梨树苗已经长出了嫩芽,远远望去,密密麻麻占满了山头。看着四周的田园,陆续已有早起干活的身影,连片生长的粮田,高高隆起的塑料大棚,哪里还有过去荒山闲田的影子。张铭的心里有了决定,他一路小跑来到书记家中,说:“书记,我不出去了,想留下来!”
  就这样,张铭成了村里最年轻的农机手,彼时,他刚刚23岁。
  惠民街道胜天村面积12.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4400余亩,多年来,村里一直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村民收入形式单一。农业产业革命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2019年,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村里开始“试水”打造梨园,通过吸纳周边135户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建立了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土地用于规模化种植,按比例实行收益分红,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胜天村抢抓一切有利因素,依托白象山片区茶产业发展优势,启动了老茶园改造提升项目,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助力产业振兴。
  一个个乡村振兴项目慢慢在胜天村落地开花,农业产业也从原来单一的粮食种植,扩展到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并寻求产业化发展。而在此基础上,村里成立了重庆维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展社会化服务,包括机耕、机收、农业管理等服务,这也是吸纳张铭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企业。最初,公司只有几个人,对外宣传业务的是张铭,上农耕机操作的也是他,尽管很累,但是随着公司影响力的不断壮大,大家的收益和公司成员也在成倍增长。今年的春耕春播,公司已经接到了5000亩代耕服务业务,同时,还有30000亩正在洽谈。公司成立至今,已实现收益120余万元,并带动90余名周边群众务工、务农。
  此次张铭领队参与的智慧粮油基地建设项目,更是为村里的产业振兴装上了“加速器”。
  “智慧粮油基地主要基于物联网、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我们算是首个‘吃螃蟹’的人。”胜天村党委书记张赟说起智慧粮油基地,言语中充满信心。他介绍,通过科学技术打造集展示、粮油种植管理、农业监控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系统体系,服务于粮油作物种植,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可视化水平和管理数字规范化水平。
  “我们主要服务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公司,从春耕开始,全程机械化为他们服务,这可是吃的‘技术饭’!”张铭打趣地说。从曾经的外出打工人,到如今的乡村企业开拓者,张铭切实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胜天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13万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45万元,村民收入增加1.5倍,纷纷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