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171期 >2023-02-21编印

重庆绿色制造“启示录”
——29家渝企入围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背后
刊发日期:2023-02-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1版)
  不仅新兴产业企业纷纷在加速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不少传统产业企业也在增加“重庆造”产品的“含绿量”。
  在万盛浮法玻璃公司,玻璃生产线投产时所产生的烟气最高温度超过500℃,这些废气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热污染。
  “我们通过建立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回收高温烟气用于发电,不仅保护环境,每年还解决企业约1/4的用电需求,并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节约标准煤1.77万吨。”浮法玻璃公司负责人说。

产业向绿
园区更美更低碳更智能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当前,全市越来越多的园区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向绿,带动环境变美。
  比如,刚获评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的重庆经开区,此前其辖区内的茶园污水处理厂一度污水溢流影响环境,给周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对此,重庆经开区通过协调东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与茶园污水处理厂形成管网连通,既解决后者污水溢流问题,又保障了前者按期建成投用。
  市内另一个国家级绿色园区长寿经开区,通过构建多级防控体系,保护沿江生态。
  在长寿经开区,不仅定期举行常规性消防演练,还为防止工业污水给周边水源带来污染,建立起公共管网、防控水坝等多级防控体系,将工业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10余道工序的专业处理,确保不让污水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
  当前,市内不少工业园区还广泛植入各类智能传感器等“神经末梢”,全面采集暖通、给排水、变配电监控等数据,实时了解园区内企业的水、电、气能耗使用及碳排放情况,全面提升园区环境监测的精细化程度和效率,并以此面向高耗能、高风险企业进行定向精准可视化监管——当企业排放超标时系统会自动预警,由园区及时介入帮助企业排除隐患。
  随之而来的是一批低碳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产业“绿色蝶变”。比如在重庆经开区,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正在加紧推进低碳工厂建设。这是全市首个“低碳工业园”示范工程,包含了碳捕集、智慧能源、绿电替代等5类系统,集光伏、小型风电、储能等多种能源方式于一体。该项目建成后,全年可实现碳减排4500吨,相当于种植了90万棵树。
  “我们还将引入全市首套应用于低碳工厂的小型超低浓度碳捕集系统,目前正在对设备进行检修调试,达产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多吨,让整个园区更加绿色环保。”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政策向绿
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作为工业重镇,近年重庆在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方面一直不遗余力,陆续实施一揽子“绿色政策”,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去年10月,市经信委联合市发改委、财政、生态环境等6个市级部门联合制定《重庆市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22项政策举措,计划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建成绿色园区30个、绿色工厂300家。
  在具体路径上,该行动计划提出,将聚焦钢铁、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和用能领域推进节能提效改造升级;围绕电机、变压器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等能源管控体系,提升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水平,发展节能服务。
  市经信委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加速围绕企业层面推进能效“领跑者”和绿色工厂创建,从生产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削减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还将通过引育第三方绿色制造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企业、园区、行业之间的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