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彭瑜
春节刚过,梁兴国又在准备今年育秧的事情了。梁兴国是奉节县红土乡种粮大户,投资百万元建起了全县最先进的育秧温室大棚,不但解决自己秧苗需求,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秧苗。
“大户带小户,推动土地规模经营。”2月6日,奉节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近年来,奉节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做大“政策包”、用好新科技、组建“联合体”,全县种粮大户和种植面积实现连年“双翻番”。
据统计,奉节县种粮大户已从3年前的29户增加到现在的273户,种植面积从5661亩扩大到而今的51439亩,分别增长了848%、808%。
做大“政策包”
让大户吃上“定心丸”
走进梁兴国的育秧温室大棚,育秧床架、串行暖通管道、育秧喷滴灌等设备一应俱全,一轮可育秧4000盘左右,基本能满足600亩稻田的秧苗需求。
“种粮大户补贴、设施农业补贴……”梁兴国掰起手指头细数各种惠农政策激动不已。他说,“‘政策包’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
近年来,奉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做大包括种粮大户补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撂荒地复耕复种补贴等“政策包”,不断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
比如,为调动广大农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带状复合种植积极性,奉节县给予每亩200元种植补贴,超计划面积部分,积极争取本级财政资金进行补助,主要用于弥补在播种、施肥、打药、收获等环节增加的成本支出;对新增撂荒地复耕,根据前期撂荒地疑似图斑核查成果,摸清全县撂荒地底数、建立台账,迅速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2022年,奉节县共有118户种粮大户得到补贴,补贴面积18366.1亩,兑付补贴资金422.42万元;全县共盘活利用撂荒耕地18929.37亩,对种粮大户利用5亩以上连片撂荒地种植粮食的给于200元/亩的种植补贴。
科技助农
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
去年,奉节县红土乡种粮大户蔡敬松粮食种植面积达726亩,其中水稻面积433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93亩。他也因此被评为“2022年奉节县十佳种粮大户”。
50岁出头的蔡敬松,双眼高度近视,左手还残疾,他哪来的底气耕种这么多土地?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引用新设备,让我们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蔡敬松坦言,现在广泛应用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依靠最新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节约了人力物力、增加了收成收入。
去年,奉节县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质稻种植、甘薯新品种种植等一系列种植技术展开线上线下培训。同时,从研发主导产业农业机具、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宣传推广力度几个方面着力,大力推广智能高效农机具和节水设备,提高了全县农机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率。
据统计,去年奉节县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67个,召开各类技术培训会150余场次12000余人次,推广使用微耕机3万余台、无人机21台,建成智能节水基地13个,面积达2500亩。
组建“联合体”
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
在奉节县甲高镇,种粮大户李建平承包整合38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同时带动周边3000余名农户规范化种植6000亩优质水稻。
“组建‘联合体’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奉节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他们鼓励种粮大户带动或流转土地实现连点成面、规模经营,解决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村劳动力短缺、耕种条件差等问题。
为此,奉节县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同时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鼓励他们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2022年,奉节县培育高素质农民1008人,累计放款涉农贷款156.04亿元,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发展农业产业。
“以大户带小户发展种植业。”奉节县相关负责人称,大户通过务工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在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等方面解决小户在种植、技术、销售过程中的系列难题,推动粮食生产节本、提质、增效,保障稳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