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两会专题总第163期 >2023-02-09编印

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奋力谱写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新篇章
刊发日期:2023-02-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鸟瞰大足高新区。。

鸟瞰大足高新区。。

施密特电梯公司。

施密特电梯公司。

科技研博中心
科技研博中心。。

科技研博中心 科技研博中心。。

台铃摩托车公司。

台铃摩托车公司。

凤凰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

  

  2022年,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大足高新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大足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主线,奋力谱写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新篇章,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工业投资59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1.65亿元、增长47%。新增规上企业13家、占全区(44家)29.5%,累计达65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21.1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累计34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累计18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00家,研发投入5.9亿元、增长47.5%。全年进出口总额6892万美元、增长20.98%。
  
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起草新能源摩托车、电梯产业链优化提升方案,编制完成《大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6)》,成功获批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重庆市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围绕创建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产业基地,与市特检院共建特种设备示范园,推动产学研检用协同发展,在标准起草、工业设计、产权保护等方面崭露头角,已集聚整机生产企业5家,配套企业20余家,电梯年产量占重庆全市1/3。围绕创建中国西部重要的新能源摩托车生产与出口基地,已集聚台铃、金箭等整车生产企业23家,金宇星电机、中立减震等配套企业100余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也展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已引进国飞无人机、斯睿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生产企业30余家。
  
招商引资质效并举
  紧盯特色产业链图谱组建招商顾问团,与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等多个主管部门联动招商。用活用好会展招商,积极组织企业参展西洽会、智博会、摩博会。支持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承办全国电梯检测中心现场会。2022年新签约项目84个,协议投资208亿元,到位资金59亿元。其中市外项目57个、协议投资138亿元,到位资金42.6亿元。国威40万辆新能源摩托车整车等重大主机项目,华坤200万台电机、赛普机电等核心零部件项目,富霖、王滔等电梯补链强链项目相继落户,施密特、富士、华菱等入驻企业扩产再投资。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新开工保利导轨等企业35家、建成投产台铃一期、通润曳引机等企业32家,累计投产137家,27个区级重点管理项目开工26个、投产投用7个。大足职教中心高新区分校如期开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年可培养产业人才4000余名。建成万古鲤鱼灯舞文创基地等一批城市提升项目。
  
要素保障精准高效
  落实大足区委“向心发展”的要求,编制10.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入开展“五个清理”,累计整合土地资源1平方公里,新建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水厂扩能至7500吨,110kv变电站、“铺管送气”工程持续推进,推动全区首例3亿美元“境外债”发行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是强化银企对接。10余家银行“量身裁衣”助力20余家企业融资2.18亿元。
  二是强化政策送达。77名惠企政策联络员梳理惠企政策、精简兑现流程,助力9家企业兑现资金2202万元。
  三是落实减税降费。办理税务手续、处理税务问题80余起,减轻企业税费2100万元。
  四是优化政务服务。建成“工业互联网+园区”管理服务平台,跟踪企业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等服务事项100余件。


努力打造
成渝智创高地、现代科创新城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冲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关键之年,也是大足高新区成立十周年。大足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精神,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主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大足高、新、特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努力打造成渝智创高地、现代科创新城。
  力争全年引资1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0亿元。投产企业160家以上,规上企业达到7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15家,R&D研发投入达3.5%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0亿元、增长20.88%,税收增长20%以上。

“三个聚力”:高质量培育特色产业
  一是聚力“招优引强”。打响“师姐招商”品牌,围绕电梯、新能源汽摩、特种设备核心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全面绘制产业链图谱,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基金招商,既要招“大而强”的上市企业、头部企业,又要招“小而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和胜股份、中捷精工、小刀电动车、名震减震等30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二是聚力项目落地。发挥“链主”牵头作用,分类精准调度,确保完成开工、投产项目“双30”目标。电梯方面,推进科辉投产达效、施密特研究院加快建设。新能源汽摩方面,推动台铃科技产业园二期、阳光铃木等项目开工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方面,推动瀚德高科“涅槃重生”、艾铭玛等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聚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生产线改造升级,投入技改资金32亿元,新增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鼓励施密特、富士等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向“产品+服务”转变。推动创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智能电梯、新能源摩托车国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三个支撑”:高水平打造创新引擎
  一是做实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科技型企业15家以上,新增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R&D投入占比保持3.5%以上。
  二是做实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发挥园区品牌效力,加快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大足分中心研发平台、市级电梯维保物联网数据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摩公共研发试验平台等平台建设。
  三是做实创新生态。主动对接成渝科创走廊创新资源,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大载重电梯、消防无人机系统等核心技术突破。支持龙头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高端人才团队等共建科技创新协同中心,推动创新要素不断向高新区集聚。
  
“四个保障”:高站位突破要素瓶颈
  一是强化用地保障。推进“标准地”改革,推动实现“拿地即开工”。坚持“亩均论英雄”,全面评估投产企业亩均投入产出效益,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围绕重大项目落地需求,高效推进渝蓉高速以北820余亩征地拆迁。
  二是强化能源保障。开工建设大雄110kv变电站,推动自来水厂扩能/供水管网改造提升,解决企业用水用电问题。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强化项目包装策划,助力平台公司融资,保障园区建设资金需求。推动国资主导成立产业基金,助力项目落地。加快施密特上市培育,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坚持双招双引,认真落实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励政策,加快推进生活服务配套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招聘,为企业解决1000人以上用工缺口。支持台铃新能源汽摩学院加快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个优化”:高标准构建亲商场景
  一是优化基础配套品质。坚持系统谋划适度超前,推进10公里道路/管网、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四期建设,合理部署5G通信、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指挥中心,集成企业服务、城市管理等服务资源。实施C3线大足高新区站点及周边配套项目。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一轴、两核、四区”空间布局,打造绿色廊道、传统文化景观,探索创客小镇、产业社区等新型园区形态,加快建设万古福苑、人才公寓(二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沿渝蓉高速、三环高速建设一批高新区品牌展示工程。
  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水平。秉承“来到高新区、就是一家人”理念,塑造“项目秘书”品牌,坚持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完善全流程、全方位跟踪精准服务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常态化“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建立企业帮扶顶格倾听、协调和推进机制,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题。
  四是优化现代治理能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应急管理,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和特种设备等领域专项整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平安高新建设水平。
  文/张秀图为新渝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