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两会专题总第163期 >2023-02-09编印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
攻坚克难数读“三农”新景奋楫前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刊发日期:2023-02-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航拍下的隆平五彩田园。

航拍下的隆平五彩田园。

晒冬菜。

晒冬菜。

河清水畅岸美。

河清水畅岸美。

棠香街道惜字阁村高标准农田。

棠香街道惜字阁村高标准农田。

宜居农村环境。

宜居农村环境。

  

  刚刚过去的2022年,大足克服“三农”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挑战,奋楫前行,有力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一组又一组涉及“三农”工作的数字,都凝聚着涉农战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群众的辛勤付出,呈现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凝心聚力争优争先争项
  争取各级专项资金4亿元。获2021年度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优秀”等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好”等次,获评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重庆市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成效明显单位”,为市农业农村委通报表扬15个油菜生产贡献突出区县之一,成功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乡村治理工作荣获市级激励支持事项。大足黑山羊保种场纳入国家级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场。雍溪镇花卉获评全国“一村一品”。棠香街道和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高升镇、珠溪镇纳入市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库,雍溪镇—国梁镇片区实施市级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三年获得市级考核“好”等次”。

坚决落实稳指标稳产量保供给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7.11亿元、同比增7%。农业增加值73.5亿元,增幅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0元,同比增速5.8%。粮食播种面积94.87万亩,油菜种植22.64万亩,已完成市级下达任务。蔬菜面积31.02万亩,产量49.06万吨。出栏生猪57.88万头、家禽904.6万只,水产品产量2.53万吨。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走访农户21万余户。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清零,累计风险消除381户1093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1460人。截至2022年11月底,当年累计贷款629.726万元192户(次),脱贫户获贷率70.66%。完成对口忠县消费帮扶购销 1119.01万元。落实衔接资金1.59亿元,实施项目205个,其中用于产业发展1.03亿元,占比64.66%。

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大足黑山羊、“稻+”、大足冬菜为全区“一主两辅”农业产业。2022年投入各类资金2288万元发展大足黑山羊,实现存栏23.6万只(其中种羊6.5万只)、出栏18.7万只,成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足黑山羊》行业标准完成公开专家终审,纳入重庆十大优异农业种质资源。大足冬菜种植3万余亩,拥有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年产冬菜1.05万吨,综合产值4亿余元,新建《大足冬菜博物馆》。因地制宜建成“稻虾”、“稻渔”等高标准“稻+”基地8个,面积3.98万亩,产值超8000万元。蚕桑种植面积1.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13万亩,总产0.63万吨,产值0.95亿元。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富坡葛根”成功通过全国特质农产品认证,累计推广试行食用合格证企业403家,推广率100%,带证上市农产品10954吨。成功举办节会5个,乡村游人数1150万人,综合收入42.5亿元。

高质量夯实乡村建设
  整合涉农资金4.63亿元,项目92个,推进大安农业园区、隆平五彩田园综合体建设。新购置各类国家补贴类农机具2280台套,示范推广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2万余亩。纳入全市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3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完成“千年良田”建设试点项目8600亩,完成撂荒地复耕复垦1.5万亩。推进种业立体化,补充收集26份种质资源样品,完成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第一次性能测定工作。启动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改厕50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92.6%。新建35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蹄疾步稳推动农业农村改革
  在建全国首创“信农链”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全市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区,开展269个村23.4万宗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累计流转宅基地1026户,收益300余万元。新增“三变”改革试点村45个,全区达到99个,覆盖率36.8%。实施股权化改革91个,投入资金8899万元。投入45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9个。全区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平均经营性收入22.36万元。

党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构建覆盖严密的“1+4+N”组织体系,强化资源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相关部门动态梳理政策、项目等30余项各类资源形成清单,让经营个体“点单”;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梳理形成需求清单,联合党委实施精确“派单”,及时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等产业发展需求17项。招引落地京东农场、全封闭生物絮团水产业育苗中心等6个“链上”项目和4个专家指导团队。带动10个镇街新近打造“桑+”、“稻+”及中药材种植等基地8.6万亩。

以机制体制动力促联农益农取得实效
  出台《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试行)》,助推联农益农取得实效。全区已申报的14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已合计带动农户77000人、脱贫户5100人,脱贫户平均每户增收2470元。在2022年实施的153个财政巩固衔接资金产业项目中,共带动农户11307名,增收1645.3万元(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3986户,增收698万元)。全区所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共带动26346名农民、6780名脱贫人口通过就业实现增收。

新年冲刺新目标
凝心聚力写新篇
  2023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落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防治耕地“非粮化”。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着力抓好撂荒地复耕复种。通过发展“稻田+”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抓好蔬菜、生猪、渔业等种养业发展,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一对一”监测帮扶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确保及早发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抓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构建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乡村产业体系。优化“一园三片”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一主两辅”主导产业,推进优质粮油菜、大足黑山羊、冬菜、雷竹、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做靓棠香人家、如梦荷棠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大安农业园区、隆平五彩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谋划包装好2023年“三张清单”项目,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水、路、气、电、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巩固长江禁渔成果。推广乡村治理数字积分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每季度开展一期“比武打擂”活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大力提升全区农业科技水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工程,着力杂交水稻、大足黑山羊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全市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文/龚娅图为新渝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