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两会专题总第162期 >2023-02-08编印

大足区林业局
让国家森林城市的“金名片”更加闪亮
刊发日期:2023-02-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渝蓉高速公路大足东下道口两侧绿化景观。

渝蓉高速公路大足东下道口两侧绿化景观。

大足城区石刻大道交通岛。

大足城区石刻大道交通岛。

图片1

图片1

大足城区环境优美的滨河公园。

大足城区环境优美的滨河公园。

  

  在大足区委、区政府正确统一的领导下,大足区林业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为抓手,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目标,科学规划,全民动员,真抓实干,集中全区人民智慧和力量加以推进。2022年,大足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大足区林业局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森”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大足区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各项指标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了《重庆市大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并按照规划项目扎实推进。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地级)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22年版)》要求,森林城市建设5大类36项指标全部达标,且林木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绝大多数指标远超国家标准。5年来,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创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城市绿化显著提升。建成投用、提档升级香国公园等城区公园游园18个,新增公园面积206.3公顷;新建生态停车场5个、交通岛32处;完成城区闲置地及坡坎崖绿化美化12.2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799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增加8.4平方米,城市颜值进一步提升。
  二是乡村绿化持续增彩。实施国土绿化24747公顷,绿化荒山1174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0.3%。建成重庆市最大的国有保障性苗圃,打造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66.7公顷、市级林苗一体化基地市级林苗一体化基地333公顷;建成森林小镇7个、“国家森林乡村”16个、“重庆市绿色新村”2个、市级绿色示范村63个,打造了“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等一批林农旅文商融合发展的典范。
  三是林业安全防控有效。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扎实开展,连续5年实现森林零火灾、零事故和零伤亡,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无公害防治率100%。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创建期未发生一件重大生态环境事件。2021年12月,大足区林业局荣获全国普法先进单位。
  四是资金投入保障有力。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9.94亿元,达到创建期资金投入任务13亿元的2.3倍,有力保障了多形式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等工作。
  五是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大足区在重庆市考核区县涉林指标中连续5年居全市前列,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大足区林业局获评“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市林业局长会、全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现场会、成渝区域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暨森林城市群建设座谈会等重要会议。

五大举措提供“创森”保障
  一是工程引领,整体推进。重点实施了城区增绿、荒坡披绿、水系扩绿、通道连绿、校园园区添绿、村镇兴绿六大绿化工程。
  城区增绿。5年来,先后建成了以香国公园为代表的13个城市公园游园;对烈士陵园、濑溪河滨河公园、大渡河游园等5个城市公园游园进行了提档升级;对石刻大道、宝棠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补植新造1.02万亩;完成裸露坡坎崖壁立体绿化美化12.2万㎡,将曾经的荒草坡地实施绿化和塑石,水在花间绕、人在景中游,已成为大足区特有的风景线。
  荒坡披绿。依托退耕还林、长防林三期、中央造林补贴等林业生态工程,绿化荒山17.6万亩,年均新造林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完成登云部队营区绿化、石马教堂庭院绿化、旅游环线绿化等13个重点区域绿化项目。
  水系扩绿。结合河长制,大力实施水系绿化工程,打造岸绿水碧景美的城乡滨水景观长廊,完成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绿化0.5万亩,绿化率达到93.9%。
  通道连绿。以国省县道为重点,完成金石路、中塘路等25条道路提质增绿,绿化面积0.4万亩,绿化率达到95.9%,提升了21.1个百分点,由不达标到远超国家标准,全区新建公路实现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
  校园园区添绿。以美化绿化靓化环境,改善校园园区景观风貌为抓手,完成昌州小学、双桥实验小学、双路二小等40所学校绿化0.04万亩,全区各大高校、中小学校实现应绿尽绿;完成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绿化面积0.2万亩。
  村镇兴绿。珠溪镇宝珠村、拾万镇将军村等16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棠香街道和平村、高坪镇冒咕村获评“重庆市绿色新村”;建成60个市级绿色示范村、7个森林小镇,让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二是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区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29.94亿元,占创建期任务数的230%。大足区财政每年安排“创森”工作经费1000万元;鑫发集团累计融资9000万元保障春秋季义务植树和重点区域绿化所需经费。不断引导各类资本多形式投资造林绿化,共吸引32家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林业产业,总投资达5.1亿元。培育市级林业龙头企业5个,建成雷竹、荷莲等特色效益林产业基地15个,面积5万亩。增加就业3万余人,带动周边农户5.3万余户,林农年人均来自经济林收入0.85万元,占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的61%。新建现代化国有保障性苗圃1个、占地5000亩,已培育香樟、桢楠、枫香、三代杉、马褂木、马林光等树种2500万株,年产值达5400万元。
  雷竹产业已成为大足的一张靓丽名片,重庆沁旭竹笋有限公司注册“熊猫雷笋”商标,挂牌上市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龙水镇车辅村雷竹基地被授予“中国雷竹科技示范基地”;中农竹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林学会、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4家科研院所签订“中农雷竹产业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院所雷竹科研基地”并挂牌“全国雷竹种苗创新繁育基地”“西南雷竹种植培训基地”,为森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已逐步将林业产业培育成为大足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强化管护,巩固成果。加强森林防火,开展“六进”宣传活动,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春、秋季主要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普查,做到早发现、早除治,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内,无公害防治率100%;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先后开展了“绿盾”“绿剑”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制定了《大足区古树名木复壮保护实施方案》,对全区27个镇街共441株古树名木全部建档挂牌,对全区43株一级古树名木及亟需抢救修复的二、三级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策复壮保护,保护率达100%。宝顶山圣寿寺千年古树抢救修复的成功案例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四是广泛宣传,“绿”入人心。制定了《重庆市大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方案》,发送手机短信1100万余条;在全区所有公交车上播放创森宣传短片;在城市主次干道、商场、超市、商业大街、城市社区、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公交车站、银行网点等主要位置设置公益广告宣传牌、草坪字、宣传栏等2100余块(幅、处);在《新渝报》、大足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广泛宣传报道“创森”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做法,及时刊播创森宣传标语,全方位多视角对“创森”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发放创森宣传围裙、手提袋、创森宣传手册等11万余份;先后举办森林杯歌舞晚会、荷花节、李花节、“创森杯”花卉盆景暨石刻石雕艺术展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80次;各镇街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开展“创森”宣传,加强辖区内的宣传报道,公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近100%。
  五是多彩活动,全民参与。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平均每年68.1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27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尽收眼底的绿色,已成为市民心灵的栖息地。开展“森林人家”“森林校园”“创森模范单位”“创森模范社区”“森林厂区”等创建活动,充分展示大足区“创森”成效;开展“区树区花”评选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评选出双区树“香樟”“楠木”,双区花“海棠”“荷花”,充分展示大足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提升大足旅游、文化和生态城市的品位,增强全区人民精神文化认同感。
  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足区林业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长效机制,把森林城市共建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生态福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贡献力量,把国家森林城市的“金名片”擦拭得更加亮丽、璀璨。
  文/龚娅图为新渝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