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149期 >2023-01-15编印

聚焦文化遗产和经贸
大足10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三提案
刊发日期:2023-01-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讯(记者 邓小强)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正在举行。出席会议的来自大足区的市政协委员廖文丽、陈建华、李德芬、吴洪奎、唐华俪、张军、米德昉、黄德利、蔡明兰、陆俊刚共同向大会提交了三个委员联名提案,其中两个提案关于石窟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利用,一项提案关于市场采购贸易机制创新,这些提案均与大足区重点领域工作密切相关。
  第一个联名提案是《关于高质量常态化举办“石窟寺保护国际高峰论坛”提升重庆国际影响力的建议》。委员们认为,大足石刻作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重庆市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委员联合建议:“由国家文物局和重庆市政府常态化举办石窟寺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并在大足建设论坛永久会址,每年确定一个国家为主宾国,邀请相关国家部长级领导、国际级专家共商共论石窟寺保护研究利用工作,进一步提升重庆国际影响力。”
  在第二个联名提案《关于加快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建议》一文中,委员们认为,川渝地区现有石窟寺8000余处,总量占全国近一半,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川渝地区丰富的石窟寺资源,理应加快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在委员们看来,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载体,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助力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的有力抓手。因此,大家建议,组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专班,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通过加强与四川方面协调联动,高效协同推进此项工作。同时应当把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纳入市级重大项目,统筹相关市级部门在资金、政策、规划、土地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除了关注文化事业发展,委员们还聚焦我市实体经济和出口外贸,联名提出了《关于联动建设重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打造全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集聚区的建议》。委员们调研后发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近年来我国创新并重点培育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能够让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小商品按大类目归类快速通关,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2022年9月,大足龙水五金市场获批全市首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目前大足已完成首批两票试点业务,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重庆)成功出口到欧洲,市场反响良好。基于这种有利形势,进一步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动建设重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打造全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集聚区,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委员们建议,由市商务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委等相关市级部门配合,打造以试点为中心、产业基地为基础、专业市场为纽带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建立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全域合作机制,面向各区县、产业园区加大推介力度,引导更多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商品通过试点出口,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让更多重庆商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为提升试点便利化水平,建议对成渝铁路大足站进行提档升级,设立海关监管验放场所、海关工作站、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以大足站为始发站点开行“市场采购贸易+中欧(成渝)专列”和至东盟各国的市场采购贸易定制化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