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148期 >2023-01-14编印

“傻子瓜子”走了,留下“傻子精神”
刊发日期:2023-01-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罗义华
  1月11日,著名民营企业家、“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因病在安徽芜湖去世,享年84岁。这位几次被“打倒”,三次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点名振救的草根传奇人物,给人留下很多思考,更留下了在当今时代依然闪烁着光芒的“傻子精神”。
  早在“文革”期间,年广久就偷偷炒瓜子卖瓜子,因为经常给人称完瓜子后再抓一把“添头”塞进顾客口袋,被人说成是“傻子”。时间一久,当地人都晓得了“傻子瓜子”,他就把它注册成了商标。
  “文革”结束时年广久就已经挣到了100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1年9月,他想大干一场,两年内年营业额达到720万、雇工140人的私人企业。这在当时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对他的举报一路到达了中央,有关材料报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表示,先不要动他,他对社会主义没有危害,可以干干看看。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到了“傻子瓜子”:“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此,可以说是邓小平第二次振救了年广久。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提到“傻子瓜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三次振救了年广久,支持其大胆尝试,也是三次匡正了中国的走向。
  年广久一生从事瓜子生意,几度沉浮,但他始终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开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报春花”。年广久把“傻子瓜子”的“傻子精神”归纳为五点: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二是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三是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主人翁精神,四是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五是永做社会的“傻子”、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如今,斯人已逝,但“傻子瓜子”的故事和“傻子精神”值得被更多人知晓。敢闯敢干,不断创新,奋发图强等精神,都是我们今天干事创业所需要的,应当被深深铭记,不会也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