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颜有品有机生长
沙坪坝:勾勒“未来形态”的品质之城
□沙坪坝报记者张浩郭晋文/图
城市“兴”,重在谋篇布局与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2022年以来,沙坪坝区围绕“提质增容”“宜居宜业”,统筹好城市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有机生长,努力实现全域空间优化、全域品质提升、全域产业升级、全域城乡融合。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沙坪坝区遵循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理念,不断提升城市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自我生长、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幅“有颜有品、未来之城”的美丽画卷徐徐拉开。
盘活空间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时值年末岁初,在位于沙坪坝区的大学城复线隧道项目正在抢抓隧道主体、红槽房立交改造等关键节点正在有序开展施工作业。在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磁器口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扎根一线,依旧是一片繁忙的场景。
2022年以来,沙坪坝坚持“一项目一专班”,深入推动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区24个项目纳入市级重大项目名单,截至目前,完成投资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9%,104个区级重点项目提前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一方面体现了沙坪坝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城市建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跃升、全面提质增效的历史阶段。
“停车难”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题的瓶颈和民生关注热点。家住沙坪坝土湾街道滨江社区的罗文浩,工作日开车往返于沙坪坝区和江北区之间。虽说一江之隔的路途不算太远,但是每次下班回到家,找车位成为了让他最头疼的事情。
“我家是个老小区,停车基本上都是在公共停车区域,工作日要找个位置真的很难。”罗文浩告诉记者,平时下班即使是加足马力回到小区,停车位也是一位难求。有时候不管离家远近,只要附近公共区域有车位都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去年,位于石门大桥南引桥正下方,汉渝路上下辅道之间,一个机械式停车库项目开始建设,该项目利用石门大桥桥下闲置空间,共布设5台机械式停车设备,提供约170个停车泊位。同时,结合停车库出入以及周边交通秩序改善需求,对两侧辅道进行拓宽改造并新增专用调头通道,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
“老实说,我真的很期待这个项目建成投用。”罗文浩说,项目就在自己小区门口,建成后上桥就能去公司上班,下桥就能把车停好回家,这样就更方便了。
紧跟城市顶层战略步伐,将停车设施建设作为城市更新重要的突破口,沙坪坝在挖掘潜力空间资源的同时,也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在盘活城市空间的同时,沙坪坝还强化基础支撑,把城市建设与民生保障相结合。
辰寓大学城青年公寓为沙坪坝区非居住类存量房改造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位于沙坪坝区国鑫路9号附4号,现已建成投用,能够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111套。而小龙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作为一座修建于90年代初期的旧楼,建成后也可向社会提供约3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更好地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需求。
精细布局
全面统筹城市发展
沙坪坝区在建设上下足“绣花功夫”,城市在柔软有温度的同时,产城融合正有质感地向前推进。
在精细布局中,沙坪坝抓住“统筹”这个关键词,加快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动、取得最好的效果。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稳步推进,前不久双碑街道的“典式楼”重焕生机,不仅油化了路面、更新了铺装,还打造了健康小步道、林荫小驿站、共享小花园、文化小专栏、漂流小书吧等“五小”设施,为群众提供了小而美的公共空间。
“以前像我们这样的老旧小区就特别羡慕那些新建的小区,什么配套设施都有,而现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休闲、娱乐、健身。”家住双碑街道的居民刘庆芳说,前不久,小区居民还一起商议,准备春节前大家一起在新建的公共区域上搞一场“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庆祝兔年的到来。
磁器口片区更新同样也是沙坪坝城市更新的一个范例。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注入新元素、展示新形象的同时,沙坪坝统筹好该片区的形态、业态、文态、神态,设计打造“古镇十二巷”,让古镇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和幸福感,“千年老磁器”正加速蝶变“时代新磁场”。
元旦假期,磁器口古镇也迎来了旅游客流,不少游客发现,如今的磁器口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巴渝特色,同时也有契合不同年龄段的旅游体验。“元旦我的战友他们来重庆,我便带他们来磁器口走一走。”家住渝北区的李严说,磁器口自己来过好几次,但是这一次他发现背街小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体规划打造既有烟火气也有文艺范,新兴的很多业态,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精细布局,“细”是基础、“布”是关键,城市拓展,沙坪坝在原有老工业基地的旧址基础上,对传统工业基地进行就地改造升级,先后建成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金沙金座·科创园、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特钢文创园等科技创新服务特色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兴建,不仅完成了老厂房的“腾笼换鸟”,更是连接相关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合川渝两地工业设计协会的优质创新设计资源,支持支撑重庆制造业开发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西部,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以一盘棋、一张图打造未来之城、开放之城、生态之城、产业之城。在这里,沙坪坝突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建设,编制了全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图谱,并加快建设。如在青凤高科产业园内,其创新孵化中心二期就已基本完工,并完成了产业园约15平方公里拓展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拓展区一期70公顷控规已获市政府审批,园区内的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也建成投产。仅工业投资就已完成69.5亿元、同比增长33.4%。
2022年完工并投用的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按照智能数字化柔性汽车整车工厂标准建设,预计每年生产整车15万辆,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带动产业链产值450亿元。“这里毗邻重庆西部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对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而言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的产品出厂即可出口,区位优势很明显。
通过大力引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动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沙坪坝在抓好城市布局的同时,推动优势资源转化变现,正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沙坪坝还在西部城区打造梁滩河“百里生态画廊”,建好科学城枢纽站、五云湖“两心”,推动国际物流城、青凤科创城、高品质国际社区“三组团”联动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体育公园,优化景观设计和风貌管控,让风景沿着水系、绿道向城市各个角落延伸。“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正推动产学研教城景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