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126期 >2022-12-14编印

沙坪坝:小“妙招”治“拥堵”
刊发日期:2022-12-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沙坪坝报记者裴梓臣
  城市核心区的拥堵问题一直备受市民关注。今年以来,沙坪坝区紧盯道路拥堵问题,通过修建小微停车场、修建公车停车港、实施道路微改造等小“妙招”,有效缓解道路车行压力,让城市道路更畅通。

“边角地”变“智能停车场”
  今年1月,小龙坎街道站南路智能公共停车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该停车场位于沙坪坝东部片区交通核心位置,与天陈路、小正街、站东路等繁华路段相连,可有效缓解龙湖金沙天街周边停车难问题。
  “我们对沙坪坝火车站上盖桥的‘边角地’进行了利用和改造,硬生生‘扣’出216个停车位,为市民停车提供便利。”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建设小龙坎街道站南路智能公共停车场过程中,相关单位除了对原有通道进行改造,还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高新的科学技术,对车位实施了智能化功能设计。车主通过配套的智能停车App,能随时查询周边车位实时情况。空余停车位、停车收费标准等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让市民停车更加便利。
  据悉,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利用老旧小区、企事业单位的自有用地以及“边角料”闲散用地,今年拟新建11座小微停车场,可提供约1200个停车位,满足群众的停车需求。目前,已有8座小微停车场、共计838个停车位陆续投入使用,其余停车场正按计划推进建设。

“路抛站”变“停车港”
  “现在方便得多了,之前在路沿边上等车,很不安全。”近日,谈及家门口的公交停车港,家住沙坪坝区岩口片区的居民王强高兴地说。
  今年5月,沙坪坝区将原先位于岩口的“路抛式”公交停靠站拓宽改造为停车港,不仅解决了以往公交车频繁停靠,造成天梨路岩口段拥堵的现象,也让市民上下车变得更安全。新的“港湾式”公交站借鉴港口停靠船舶模式,将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台设计成弧形向内凹的形状,公交车进站停靠时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既畅通了道路,也为乘客上下车提供了安全保障。
  “像岩口公交站一样被改造成停车港的还有4处。”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加大“四周四沿”综合整治工作力度,除了新建停车场和停车港,还对人行道、车行道、护栏等进行了整治。比如,对凤天路西南医院对面道路整治后,增加了围栏;对石新路行车道整治后,使路面更加平整美观;在平顶山公园小龙坎入口破损道路铺上沥青,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该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强力实施一批整违治乱、治堵保畅、净化美化、形象提升工程,让沙坪坝绽放新颜。

“中梗阻”变“快速路”
  今年以来,在石小路、凤天路等地的车辆拥堵情况越来越少,特别是以往因车辆调头带来的拥堵情况越来越少。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车辆在转弯掉头时,通常同一时间一条车道上只能一辆车掉头,如果这辆掉头的车辆“动作”慢,那么就很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受地域道路等客观因素限制,沙坪坝区部分道路通行压力明显,尤其是交汇路口掉头通道单一,导致时常出现掉头车辆排队待行的情况。为解决这种拥堵现象,今年年初,沙坪坝区在市内率先推行“多车串联掉头”交通优化组织,有效减少拥堵情况发生。
  所谓“多车串联调头”,是指在同一个调头车道设置了2个及以上调头车位,多辆等候车辆可实现同时调头,可大幅提升交通节点通行能力,有效盘活区域交通整体通行效率。以石小路红绿灯处为例,经过“多车串联调头”改造后,石小路的掉头车道被设置成3车位的“多车串联掉头”车道,可以一次性允许3辆机动车同时掉头,有效缓解了该路口停车排队的问题。此外,沙坪坝区在部分重要节点还设置了3车位、4车位的“多车串联掉头”车道,可以一次性允许更多辆机动车同时掉头,在单位时间内大大增加车辆掉头通行的效率。
  “这些点位的设置都是选择拥堵高发的区域。”据沙坪坝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针对拥堵问题,全区不仅通过对车辆掉头等小细节进行“升级”,还对以往影响道路通行的“畸形”车道进行整改,让道路变得更直、更平、更宽,车行自然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