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综合总第110期 >2022-11-22编印

打造一支劲旅 筑牢战疫防线
——大足区第五期中青班战疫记
刊发日期:2022-11-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打造一支劲旅 筑牢战疫防线
——大足区第五期中青班战疫记


□新渝报记者邓小强
  对大足区第五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49名学员们来说,这注定是一次特殊而刻骨铭心的培训。
  当前,大足区突发新冠疫情。中青班学员们临危受命,快速变身为抗疫战士,他们参与闭环转运,到高速公路下道口执勤,值守封控小区,协助核酸检测,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忙碌于高风险地区和临时封控区,服务于大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各个岗位上,他们用积极而有力的担当作为,书写了第五期中青班学员的抗疫答卷。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疫情突如其来,多点散发。哪里需要抗疫工作人员,大足区第五期中青班学员们就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快速到位防疫。
  “大足有了新的疫情,我们本周主要任务是配合棠香街道开展工作。大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高速公路下道口,查核过往车辆上的人员渝康码、行程码。”11月2日11时10分,第五期中青班学员联络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此时,学员们刚刚完成对大足城区香山美地、蓝湖星空两个小区连续三天的信息摸排、核酸检测等工作,虽然疲惫,学员们马上接受任务,并于当晚12时准时到岗,在渝蓉高速大足东下道口和西下道口执勤,筑牢“外防输入”的防线。
  11月3日21时45分,学员联络群里再次发布一条紧急通知:“现在需要16名同志立即赶到海棠香国天宁小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请能参加的同志接龙。”这一次,短短20分钟,16名学员完成集结,即刻上岗。
  ……
  一次次紧急召唤,一次次快速响应。全班学员有个自觉意识,那就是要把这个班级打造成一支抗疫劲旅,所谓“呼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做到行动迅速、工作尽责、攻坚克难、忠诚可靠——这是属于他们的一种集体荣誉感,要全力以赴予以维护。

用心用力做好每一件事
  防疫是在与时间赛跑,慢条斯理是大忌,慌乱浮躁同样应力戒。面对繁重、繁杂的工作,中青班学员们努力做到忙而不乱,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注重细节以减少瑕疵,用心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
  11月8日以来,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各个核酸检测点,中青班学员们成为现场的中坚力量,他们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登记待检人员信息。从凌晨7时30分到下午18时,学员们在现场一直忙碌着,衣衫常常被汗水打湿。一天下来,对着上千名群众,学员们嗓子都说哑了。午饭时间,为了不暂停登记,学员们匆匆交替吃完。他们用马不停蹄的工作,跑出了核酸检测的“加速度”。
  除了在工作中展现耐力、韧劲,中青班学员们也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排查隔离密接人员时,学员们优化分工合作,展现出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来自大足区住建委的学员刘云对大足城区的每一个小区、每一栋楼房都十分熟悉,根据他的意见,设计出了更高效合理的人员分组和排查路线设置。
  “工作不能只求快,还要求稳,求细致,要准确无误。”在学员们进小区跑楼层排查时,中青班支部书记黄涛在联络群里不忘再三提醒:“要按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规定,要求密接人员遵守隔离各项规定;要认真询问登记居家隔离密接人员的困难和问题;排查人员要采取科学、安全的排查方法,做好自身防护;要尽量不给隔离人员周边住户带来影响,注意保护隔离人员隐私,不得将隔离人员个人信息外传。”学员们对此积极响应,规范高效地完成每一天的任务。

让群众感受到防疫工作的温度
  防疫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中青班学员们努力体现防疫工作的温度,在基层化解矛盾,抚慰心理,增强群众抗疫必胜的信心。
  在大足区石马镇支援抗疫时,学员郭嘉锡遭遇了一次“委屈”。他所在的党员先锋队2组负责的核酸检测点位于一处高速路桥洞下,路很不好找,地图定位不准。第一天做核酸采样时,医生转了很久都没找对地方,而不少群众已经赶到了现场,随着时间推移,群众越积越多,有人开始抱怨,有人冲志愿者们发起火来。尽管郭嘉锡内心委屈,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用温言细语安抚群众,维持现场秩序,同时继续联系医生,向指挥部反映情况。在郭嘉锡和其他志愿者劝慰下,等待的群众逐渐安定下来。
  不只是郭嘉锡如此,不少学员也有同样经历。每当面对不理解不支持工作的群众,他们总是耐心地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说到群众心坎上。“疫情期间,部分群众烦躁不安,情绪复杂,可以理解。我们要用良好的态度感化他们,可不能用强硬对无礼。要千方百计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安心,处变不惊。”学员们说道。
  与群众打交道时,中青班学员们随手做好事,处处帮一把。他们会帮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推轮椅,为不便下楼的群众做协调……他们用细心、耐心和微笑提供了便利,温暖了群众,让群众减少了抱怨,多了些理解和支持,凝聚起了抗疫的最大合力。

“吃这点苦不算什么”
  防疫一线,连续奋战是家常便饭;吃苦,在所难免。在中青班学员们看来,参加抗疫早就有了吃苦的心理预期,“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学员蒋丽萍负了一次伤。在大足区海棠香国临时封控区,蒋丽萍和其他两名学员负责上门提醒群众做核酸检测。在排查过程中,负责信息核对的蒋丽萍走在最后,边走边用手机核查楼层的居住情况,结果不慎从第三级台阶跌落至楼道。走在前面的两名学员在完成两户上门提醒后,才发现瘫坐在地的蒋丽萍。当晚,一瘸一拐的蒋丽萍坚持进行住户的排查表录入工作,至第二天凌晨才完成任务。
  支援石马镇的多名学员“脚走痛了”。学员张宣鲜、甯光莉、刘晓琴值守的卡点都在山上。由于车辆不能通行,她们每天从驻地赶到值守的卡点,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中午也只能吃些干粮和泡面。她们脚走疼了,却乐观地说:“天天这么走,腿都走细了,都不用减肥了。”
  “不被理解时心里苦,连续工作后身体苦。”不过,防疫一线的学员们已经习惯了吃苦,没有一句怨言。
  “危急时刻,群众把党员看作‘主心骨’。我们责无旁贷,要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群众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出发抗疫时,这是学员们的共同心声。半个多月的抗疫事实证明,这也是他们步调一致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