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109期 >2022-11-21编印

大足区通过组建“一个专班”、建立“两本台账”、完善“五项应急保障机制”
让疫情处置即迅速又暖心
刊发日期:2022-11-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足区通过组建“一个专班”、建立“两本台账”、完善“五项应急保障机制”
让疫情处置即迅速又暖心


□新渝报记者刘星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行动、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当前,在大足区,这句话已成为全体抗疫人员的工作准则。
  疫情处置期间,如何保障封控区、临时管控区内的群众生活需求?大足区通过组建由镇街党委(工委)书记负责的“群众服务工作专班”,建立“封控区、隔离点内群众每日生活需求”和“危重病人、孕产妇、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两本台账,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定点医疗救治、安全应急救援、特殊患者紧急救治、就医保障绿色通道”五个应急保障机制,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
  “4个月大的孩子大便带血,我们急需帮助!”15日上午10时40分,大足区通桥街道服务群众的志愿者接到一通来自临时管控区内某小区的求救电话。志愿者稳住对方的焦急情绪后,迅速向工作专班汇报了情况。经过研判,该街道立即启动了群众就医保障绿色通道。上午11时20分,救护车赶到,并将患儿及其家属闭环送往大足区人民医院检查就医。在医院观察无碍后,救护车又将这家人闭环送回家中。整个过程实现点对点、全闭环。谈及这段有惊无险的经历,新手奶爸徐太行感概:“这样的服务让我们安心!”
  3天临时管控期间,该小区的群众服务工作专班累计收集办结群众需求890件次。社区干部唐昌容说,“通过台账化管理,接件人、接件时间、需求内容、办理进度、群众反响等情况一目了然,保证了群众需求件件有落实、有回应。”
  为了服务群众“不打烊”,万古镇石牛村村干部刘春燕这段时间吃住都在村上。因为临时封控区在农村,需要兼顾保障比城更为琐碎。每天上午和晚上,她都会在临时封控区内挨家挨户开展两次上门服务,特殊院落中午还会增加一次。收集到村民们的需求,能现场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就由封控区外的专班人员代采代办,“里外协调配合”让群众的需求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头天晚上我说需要两袋猪饲料,没想到第二天中午就给我送上门来了。”9组村民刘清林说,本以为防疫这样紧张的阶段,能把生活保障到位就很不容易了。结果连这样的小事也放了在心上,还办得挺快。
  服务作更有序,群众更满意。万古镇党委书记陈川表示“有了一个专班两本台帐和五个保障机制,群众的需求我们就能全面准确掌握,响应服务群众也更快速高效,这对我们整个的疫情防控也更有利。”
  管控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无论是看病就医还是柴米油盐,大足区服务群众的温暖场面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