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西湖大的龙水湖,今天是什么样子?
生态 人文 活力
山水相连,云雾缭绕,水声淙淙……龙水湖从来没有吝啬过自己的美貌。
“有颜”“有质”“有内涵”,成为了龙水湖这颗渝西明珠不断“奔跑”的代言词。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的龙水湖,可以让你投身温泉,舒缓一身疲劳;也可深入山林,听林涛阵阵;享天然氧吧,还可漫步湖畔,任湖风轻拂,花香沁鼻……
经过多年打造,承载着大足人民的旅游梦想,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资源,基础设施、项目策划、景区环境得到了不断提升。前三季度,龙水湖度假区共接待游客达52.53万人次,旅游收入3575.11万元。
这里山水正处“颜值巅峰”
“古木珍禽多野趣,休闲度假泛舟来;湖滨温泉清修地,怡心养身乐逍遥。”一首七言律诗道出了龙水湖旅游度假区的无尽魅力。
龙水湖是1958年修建的人工湖泊,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水域面积5600余亩,常年蓄水1200多万方,素有重庆“西湖”的美誉。湖中108个形态各异的小岛、半岛星罗棋布,岛上松林蔽日,白鹤、鸿雁、鸳鸯等20余种珍禽荡漾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龙水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了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难题。
日前,《大足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总体策划方案》编制工作完成,旅游、休闲、度假三个“标签”和龙水湖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新规划的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依托龙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380亿元,其中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投资超过80亿元。整个规划以保护为前提,以养生度假为主题,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深厚的文化内涵,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双重标准,致力构建“生态、生活、生命”场景,打造“养心、养生、养老”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截至目前,经开区建设局已完成迎宾大道两侧绿化带底层绿化、花箱植物栽植、道路交叉口四周绿化,并在码头增加了植物雕塑。目前,新双圈公司会同经开区建设局、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正在优化环湖步道“市农综办—皮划艇”段、环湖路“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月亮湾”段景观提升方案,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实施。
这里人文荟萃令人向往
外出旅游度假的游客,不光是要靠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十分在乎的是吃喝玩乐。
因此,除了让游客体验龙水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外,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好玩的游乐项目也多不胜数——泡温泉、开展户外拓展运动,闲暇时泛舟龙水湖上,漫步环湖步道,充分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以前乘船看湖,现在沿着滨湖步道看湖,更加诗意浪漫。”2020年10月25日,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内,投资1.2亿元建造的龙水湖滨湖步道建成投用,游客可来此地打卡,领略集自然生态、科教人文、康氧休闲、亲水活力、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滨湖景观带,享受人水和谐的全新旅游体验。
龙水湖滨湖步道位于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内,北接水库大坝,南接星湖路,西侧经过湿地公园连接玉黛大道,整条步道总长度约6千米,宽度为3.5米至4.5米,主步道采用全塑胶跑道路面,更加彰显运动休闲活力。整个项目根据步道两侧的现有地形地貌及特点,设置有30个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包括生态骑行道、湖心公园、观鸟廊桥、湿地鸟岛、婚庆浪漫散步道、运动健身步道、自然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游客可通过漫游步道,实现“临湖垂钓”“远眺观鸟”“观荷祈福”“童趣探险”,看“斜阳晚照”赏“平湖落雁”,尽享“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自然宁静之美。
龙水湖滨湖步道部分区域已经作为大足每年举办的环龙水湖马拉松赛道的组成部分,踏着众人眼中的“最美步道”,来自各地的田径运动员能够饱览龙水湖的迷人风光,在天然氧吧体验“环湖跑马全景诗画”的魅力。
龙水湖温泉源自地下岩层1608米,日出水量6000方,出水温度62摄氏度,是重庆市温度最高的自然温泉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湖畔温泉。2016年9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五星级温泉”,是全市第二个获得此殊荣的温泉。
寻龙水乐园打破季节限制,夏日戏水、冬天温泉,不受任何季节、天气变化所影响。主要由海浪池、大滑板、漂流河等11个项目组成,可同时容纳5000人游玩,游乐设施滨湖面山,与周围建筑、自然景色和谐统一,既置身景中,又自成一景。
除此之外,龙水湖西子湾国际假日公园,国庆节已经投入运营。玉龙镇小镇焕新项目,已完成迎宾大道段、龙棠大道段拆除工作,正在进行绿化移植、玉龙镇政府楼改造工作,力争12月底前全面完工。巴岳山索道滑道,正在进行策划工作,力争年底完成前期工作。这些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让游客来了龙水湖,玩得就不想走。
湖面游乐项目现有观光游艇、画舫、快艇、参与式水上自行车、汽车船、帆船、休闲艇、专业救援船等共计近40艘。同时,龙水湖是西部首家引入帆船项目的景区。
这里活力四射前途光明
龙水湖的多姿多彩远不止山水风光。
“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文化”……近年来,龙水湖逐步实现了文体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度假区累计实现投资达约60亿元,旅游综合体初具雏形,建成投用了温泉水世界、松鹤岛户外运动公园、湖面游乐、环湖公园(部分)、生态农场(一期)等首批文旅项目,引进了天下大足5G电商直播基地,收购了大龙湾酒店和雾都酒店,建成了龙水湖育才中学、6.4公里景观道路、后勤基地等配套基础设施。
站在代表未来的前沿,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一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加快推进景区建设进度。
下一步,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将加快完善总体策划方案、项目策划、控规修编,推进文旅项目尽快落地。完成龙水湖水下地形图测量,启动《龙水湖水上湖面利用及旅游运输航线发展规划》。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溜水社区—大坝”段、“湿地公园—展示中心”段环湖步道建设,玉龙老街至禅乐寺至新胜茶场道路新(改)建工程。加快推进龙水湖西子湾国际假日公园二期建设、玉龙镇小镇焕新项目建设、巴岳山索道滑道前期工作。
项目运营方面,做好西子湾国际假日公园、龙水湖水面游乐项目的运营管理;加强与小火车、卡丁车、水上运动等项目运营商的沟通并探讨合作模式,推动项目尽快落地;继续探索露营基地建设运营模式,推动露营基地布局科学、供求合理、物尽其用、可持续运营。启动游船、电瓶车、自行车采购工作,完善通桥街道、玉龙镇水面停泊点建设,启动松鹤岛CS、丛林飞跃等项目维修工作。
届时,春赏花、夏戏水、秋登高、冬泡泉的全季节旅游形式将在龙水湖畔悄然盛行,一个集温泉疗养、养生养老、生态度假、运动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宜居等体系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盛装面世。
相关新闻
高位推进文旅融合创新
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陈细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龙水湖旅游度假区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做好“国际文旅名城”这篇大文章,依托大足石刻深厚的文化内涵,高质量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乡村旅游等景区景点,加快构建形成全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的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
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大足区委、区府为深入贯彻《纲要》关于“建设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有关要求,明确提出:“深化毗邻地区协同联动,推动文旅共荣、产业共兴、服务共享、城市共联,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此,在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也提出:“要发挥大足、资阳文旅优势,提档升级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共建成渝主轴联动发展共同体,助推成渝中部一体化发展”。
同时,《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完善龙水湖旅游度假区软硬设施建设,推进龙水湖度假区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撑国际知名旅游地建设”。由此可看,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子课题”。
积极抢抓时代发展机遇
抢抓当前机遇,借势联动发展。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腹心地带,同属“重庆/成都1小时经济圈”,两条高铁辐射,外加“井”字型高速公路,速达核心城市,坐拥成渝两大城市群亿级人口红利市场。同时,湖光山色秀美、湖畔温泉生态,组合良好,又在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石刻旁,借势联动发展优势十分突出。因此,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在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上,不仅在区域基础、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具有优势,还在文旅融合、借势联动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面对市场机遇,聚焦精准发力。我国已步入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度假市场总量持续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升级。《中国家庭旅游市场需求报告2018》指出:家庭旅游希望更加有特色、有主题和高品质:其中亲子旅游中提出开发孩子和父母共同放松、共享假期的产品,更加服务家庭旅游内在需求。龙水湖旅游度假区聚焦发力打造全季节、家庭式休闲旅游度假产品将面临很好的市场机遇。
打通投融建管营
坚持文旅融合,做好项目策划。在项目谋划上,推动文化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通过旅游产品讲好大足人文故事,用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在项目布局上,坚持“一体化、整体性”谋划,构筑全景式、全天候、全家福、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体系;在项目实施上,坚持大保护,做好加减法,把好生态关,充分借鉴国内外湖面开发经典案例,做到“巧利用、微开发、深融合、沉浸式”。
聚焦旅游业态,打造“拳头”产品。以生态为自然基底,以人文为文化脉络,以活力为重点方向,打造“旅游观光、生态康养、运动休闲及夜游经济”四大主题“拳头”产品,提升度假区品牌竞争力。重点是围绕做足“水文章”,构建水上-水岸-水滨三大环湖水游乐体验空间,实现进水、观水、亲水、玩水,并将单一酒店式温泉产品打造为全龄全景沉浸式温泉体验产品。同时兼顾大众与专业运动需求,构建山上、山下运动休闲产品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夜景、夜宴、夜行、夜娱、夜市产品体系。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品质。重点是以“住”为核心,打造多类型、多档次、高品质的住宿设施体系,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一流、高中低档结合旅游住宿接待体系,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住宿体验,民宿文化,让游客住得舒心、住得舒适、住得健康;打造“生态漫步、休闲骑行、坐车游览、水上游船、观光缆车等便利、有特色、有趣味的多元特色交通配套设施。实施滨湖小镇焕新,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优化体验式购物设施布局,形成“鱼+羊=鲜”为主要特色的餐饮体验。
打造智慧旅游,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纵向能贯穿、横向能融合、外围能扩展、整体可对接”的智慧旅游构架,实现能提供完整的旅游应用服务;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和补充,数据层面最大限度共享,执行上协同联动;与其他智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能够无缝对接到层次更高的智慧化体系。重点是加快建设以度假区发展中心主导的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景区综合安防监控、资讯发布、旅游大数据统计和游客流量统计、分析、挖掘、管理机制;完善以游客为本的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整合在线服务机构,提供景点介绍、电子门票及优惠券、智能导游、旅游线路规划、资讯发布、互动社交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报警救助、WIFI覆盖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