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93期 >2022-10-28编印

“十四五”时期重庆将累计新增市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
刊发日期:2022-10-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廖雪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重庆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发展?10月26日,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累计新增市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今年1至9月,全市科技支出达到54.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4%。
  位于江津的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达到3000多万元。得益于良好的研究条件,近年来该实验室完成多项国际或国内一流桥梁及新结构的试验研究。据省部共建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富介绍,从2020年到目前,他们实验室获得了3000万左右的财政资金资助,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大型仪器、装备采购等。
  这只是我市财政部门支持科技创新的一个剪影。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针对重点培育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项目,建立了承载主体、市、区县联动支持机制,市与区县按6:4的比例共同承担。去年,我市安排了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大大增强了企业投身研发的热情。比如,位于巴南区的重庆众恒电气有限公司已经连续三年获得政府提供的研发准备金。“我们有6个产品获评为重庆市重大新产品,总共获得上百万元的补贴,这大大促进了我们产品研发的信心。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下,目前企业发展良好,产值超过5亿元。”众恒电气综合办主任卿荣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资金使用效率,我市还完善了市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其中,基础研究项目,财政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财政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重大研发项目可资助1000到3000万元;特别重大研发项目,可“一事一议”。同时,我市还明确提出,专项资金50%以上应用于支持重大和重点任务。
  市财政局表示,将继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出的保障重点,支持做大做强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力研发创新,深化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