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总第84期 >2022-10-19编印

市教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刊发日期:2022-10-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0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表示,回首砥砺奋进的十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开启了扎根巴渝大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新征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黄政表示,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幼有所育、学有优教的历史性重点突破,城乡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的变化。
  据黄政介绍,一是普及水平开创“新高度”。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01%、普惠率93.1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4.4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67%,整体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1%,提前实现“普及”目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升至97.5%。
  二是优先保障实现“新突破”。基础教育财政保障力度空前加大,2021年增加至863.4亿元,较五年前增长44.36%。累计投入100亿元,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全面消除。中小学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0%以上。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达100%,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名列全国前列,学校成为城乡最好的建筑、最美的风景。
  三是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基础教育专任教师32.4万人,其中15.5万名教师扎根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近5年来,我市17个教师集体和54名个人获国家级表彰,3名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称号,涌现出以王红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师德楷模和身边的好老师。
  四是改革创新呈现“新亮点”。十三五期间,重庆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特等奖实现中西部地区“零突破”;荣获全国教育领域首个中国质量奖。“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整改治理平稳落地。率先出台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成为全国“双减”推出的第一个典型案例。
  下一步,市教委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快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新基建建设、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等措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努力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实现基础教育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黄政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高等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重庆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具体来看,高等教育结构优起来了。目前,我市高等教育学校75所,在校(学)生130.91万人,10年增加了45.91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年翻了一倍多。全市普通高等学校70所,10年增加了11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0.27万人,10年增加了43.5万人,增幅达到76.6%。
  高等教育实力升起来了。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5个学科进入新一轮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大力实施本科“双万计划”,入选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302个,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85门;深入实施“双高计划”,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力度大起来了。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来统领高等教育改革,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立项建设13所市级高水平“四新”建设高校、58个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市级新型学院和基地,累计获批8个国家级新型学院和基地。
  高等教育服务发展水平高起来了。近三年,围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我们增设了116个本科专业,撤销25个本科专业。投入4300万元立项建设43个大数据智能化有关的专业。助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市高校建成产学研合作机构和联盟261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27个项目进入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项目库。重庆大学超瞬态实验装置开工建设,西南大学蚕桑生物科技研究走在世界前列,重庆医科大学“海扶刀”设备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庆理工大学纳米时栅亮相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黄政表示,近年来,市教委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基本形成了普职协调发展、中高职有机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需求链对接的职教发展格局。
  一是办学实力实现新提升。全市职业院校总数达到了214所,在校生规模达到98.1万人、比2017年增长近30万人。建成国家示范中职学校30所,国家优质、骨干、示范高职院校11所,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数量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遴选28所高职院校、50所中职学校实施“双高”“双优”领航计划和职业教育本科促进计划,不断增强办学能力。
  二是教育结构实现新优化。在体系建设上,我市构建了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实施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试点,职业院校升学比例不断上升。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1+2+4+N”的职业院校空间布局,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专业结构上,不断完善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对接支柱产业率达到86%以上。
  三是改革发展呈现新亮点。在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制度试验区建设后,整市成为部市共建技能型社会试点城市,这是市政府和教育部部市共建技能型社会试点城市。持续开展“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园校互动、校企融合”“产教互动、集团发展”“城乡互动、联合办学”多种实践,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1个,共建职教园区16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1个。“1+X”证书制度试点稳步推进,约18万学生参与试点,双证获取率达到87%。
  四是培养质量得到新提升。两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庆获6金7银2铜,奖牌数位居中西部第一;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重庆获4金4银4铜,其中职业院校贡献了奖牌数的9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总成绩和金牌数连续13年位居中西部首位,2021年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全部进入全国前四。2021年,全市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4%、95.11%。
  黄政称,下一步,将抓住技能型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大好契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对技能人才需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加快构建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智能人才,力争将重庆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省际协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地,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职业教育的创新地,与“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先行地,为技能强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职业教育应有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