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总第84期 >2022-10-19编印

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刊发日期:2022-10-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0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超过600亿元、较2017年增长65.6%。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6%、增加0.34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21件、比2017年增加5.96件,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超过20万人、比2017年翻了一倍,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7位。
  明炬表示,重庆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这几年也在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以后,围绕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集聚创新资源,聚焦重点方向发力。近年来,市科技局重点围绕立足重庆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三个重点方向,围绕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绿色节能等方面,采取部市联动、部门协同、市区联合的方式,充分整合全市乃至国家的一些科技创新资源,组织实施了汽车软件、生物医药两个重大专项和低碳科技、农产品深加工等10个重点专项,把科技经费的60%投入到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研发,集聚全市重点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力争产出一批高科技成果。
  二是强化制度设计,加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谋划,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注重科技专项实施方案的设计,从需求凝练、任务选择和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等方面,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技术单位作用,同时邀请全国各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我市科技创新,发挥全市科技创新有组织的创新力量。推动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融合,由企业提需求,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市科技局还注重加快推动一些重点区域的科技研发工作,目前已与高新区、两江新区、渝北区和巴南区等区县联合组织实施一些重大项目,今年有近60%的重大科研任务落户在重点区县。
  三是转化政府职能,突出企业主体作用。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和科技项目管理方式,不断转变政府科技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从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从企业参与变为企业主体,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主力源。支持企业更多参与全程管理和研发工作,让企业发挥整个创新的主体作用。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让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最终的研发受益主体。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经费管理过程、成果管理过程中,更大程度上放权于实施的企业主体和参与主体,切实激发全市创新活力,让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在全市科技工作中焕发更大的活力,取得更高的成效。
  为提升区县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我市将努力形成“一区一特色”的科技创新新版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表示,当前,我市科技创新仍存在体系不全、机制不优、效能不高的问题。为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不断优化学科发展体系。针对我市传统学科较多、基础学科不强等问题,市科技局围绕新兴领域、前沿领域和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正在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布局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我市传统学科向新兴学科发展。
  二是健全科技研发体系。我市科技研发体系呈现出“哑铃”状的结构,以高校为主的基础研究和以企业为主的技术研发相对较强,以科研院所为代表的技术研发相对薄弱。近年来,市科技局一方面不断提升我市现有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推动我市科研院所加快改革创新;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高水平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市新建174个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从市外引进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新型研发机构65家,补充和完善了我市科技研发体系的短板。
  三是加快壮大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支撑。近年来,市科技局加快构建“研究开发+高技术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大众科普”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加紧推动建设金凤未来科创园和两江国际科创园,搭建覆盖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体系。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鼓励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创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创新中心以及海外研发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同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办好“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五是强化区县科技创新体系。区县科技创新体系是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石。当前,市科技局正在加快建立市区(县)科技协作机制,打造“一区一平台”,努力形成“一区一特色”的科技创新新版图,提升区县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快科技管理体系改革,使政府、社会和市场各方力量充分融入创新体系建设。
  西部(重庆)科学城自启动建设以来,进展迅速、成效显著,全市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表示,西部(重庆)科学城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建好西部(重庆)科学城也是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对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进展迅速、成效显著。
  据介绍,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启动了全市首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引进建设了华大时空组学中心、渝粤病理科学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端研发平台312个,汇聚了“两院”院士30多名和高水平人才1500余名,引育科技型企业近1400家。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日新月异,正在从夯基累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阶段。”明炬表示,下一步,重点将围绕“筑魂、夯基、累势”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科学城的科学内涵,为科学城“筑魂”。进一步支持科学城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和大科学装置,集聚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围绕一些前沿领域、交叉领域和战略性领域加快布局一些新平台、新基地。
  二是进一步加快高能级平台发展,为科学城“夯基”。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的布局,目前已有一些基地正在加快落实。同时,进一步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城落地,把金凤实验室打造成为“重庆实验室”的样板,引导更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平台入驻科学城,进一步集聚一批具有战略性、核心性的科技创新力量。
  三是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科学城“累势”。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科学城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注入,让科学城有更多的人才和项目助力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金凤未来科创园,集聚全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打造科技成果集聚区、科技经济发展高地。同时,积极吸引和集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让更多大学生“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让大学生成为科学城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明炬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秉承“内激活力、外引资源”思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是着力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着力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四是着力扩大科技交流合作。五是着力深化科技改革。
  本版稿件由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张亦筑韩毅刘旖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