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74期 >2022-09-29编印

璧山:村社选出“院落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刊发日期:2022-09-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游新闻记者王渝凤 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威信。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璧山区丁家街道在当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从2021年11月开始,在街道辖区17个村(社区)全面推行“院落长”制度,选配339名党员、新乡贤等作为“院落长”,以扩大基层自治空间,缩小农村治理单元,细化农村的治理内容,力求实现“小事不出院坝、大事不出村”,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在丁家街道三五村一组,80岁的熊远义是四邻八方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自2021年11月担任“院落长”以来,这位耄耋老人再次展现军人的风采,“既然当了,就不是口号,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近日,记者来到熊远义老人的家,见到了这位“管闲事”管到家的老人。
  熊远义出生在三五村一组,一条马路之隔,是他当年和其他六兄妹出生的地方,这里被当地人称为熊家歪朝门院子。1963年,21岁的熊远义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父亲的影响下,1965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1970年4月,他从西藏转业回到当时的丁家镇工作,并于1993年退休。
  既是军人又是党员,熊远义说,退休后,他依然热衷于四邻八乡的事情,哪家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2021年,当村里选“院落长”时,已是耄耋老人的熊远义成为大家最推举的人之一,“他干事儿,我们都放心。”
  今年年初,三五村刮起了大风,风把树叶、垃圾吹得满天都是,大风过后,这些散落在村舍和街道上的垃圾,到底该谁扫?
  熊远义老人扛着扫把,招呼着他们这个院落的七家人一起出门了,“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不打扫,还等谁来扫?”
  丁家街道的工作人员蔡本祥告诉记者,当他们出来查看大风过后村里受损情况时,看到的却是全村集体打扫卫生的场景,“这种凝聚力,难能可贵。”
  熊远义告诉记者,他家里有七兄妹,除了大哥因病去世,还有一位兄长结婚后生活在贵州,其余五兄妹均生活在璧山当地,“我们家五个男丁都娶了老婆,在农村,妯娌关系不好处。”熊远义说,由于妯娌之间的一些小事引发矛盾的情况比较多,为了减少这类情况发生,他们兄弟相互约定,妯娌之间发生争执,作为丈夫绝不能给妻子帮腔,让矛盾消化在争执当中。
  几十年来,留在重庆的四位妯娌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而且彼此也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家人。没事儿的时候,熊远义遇到别家有妯娌争吵的,就会用熊家妯娌的相处之道去说服她们。
  如今,在丁家街道,有339位这样的“院落长”正在基层发挥着农村治理的作用,包括劝停“无事酒”等等。
  熊远义今年80岁,他劝停了家里人想给他办寿宴的想法,“国庆节,我两个儿子、媳妇会从广东江门带着孙子来看我,一家人一起吃个饭就行了。”对于寿宴,老人看得很淡,“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开心。”
  老人的行为,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现在村里无事酒几乎没有了。
  丁家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深入农村一线开展调研,推动形成“院落长”制度。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院落长”制度的实施方案》,从实施背景、“院落长”产生方式、数量布局、工作职责、工作方式、管理考核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院落长”制度实施的目的,就在于乡村实现“微自治”。街道针对现有村组地域范围大、管理服务人口多、村组干部力量不能满足现实所需等情况,以2004年合村并组前的“老生产队”为单元划分“院落”,将126个治理单元进一步划细划小为339个,最小单元服务对象由几百人减为100人左右。
  “院落”划分后,还及时选配“院落长”,通过“院落长”组织动员、示范带动“院落”群众,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目标。“院落长”的产生,把户籍在本“院落”或长期在本“院落”居住、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威信、责任心强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村民作为“院落长”人选,由村“两委”牵头,按照“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村‘两委’研判确定→街道备案”的程序进行选配。
  运行过程中,“院落长”人选与新划分的“院落”不适合的,按照更优化的人员及“院落”布局进行灵活调整。辖区17个村及社区涉农小组共选配“院落长”339名,其中党员达到78名,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