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理论总第70期 >2022-09-23编印

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刊发日期:2022-09-23 阅读次数: 作者:□张军东  语音阅读:
  

□张军东 建设城乡融合示范,最大潜力是乡村,最大短板也是乡村。通过乡村振兴破解大足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城乡融合示范的关键之举,而人才在这一进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挖掘人才、用好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人才从哪里来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参与,也为各领域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巨大舞台。那么乡村振兴人才从哪里来?从实践中,党政机关、在外乡贤成功人士、创业企业等方面是主要来源。
  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这部分人才具备较高政治素质、文化学历,对党和政府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方针、重点领域能够熟练掌握,在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存在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乡贤成功人士。一些大足籍人士通过求学、经商、务工等方式离开家乡,通过刻苦努力、艰苦奋斗取得成功,既有党政领导干部,也有企业家,还有的成为文化、艺术、科研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近年来统计的党政军科企等领域的“大足之友”达1000余名;大足区工商联成立的11个外地商会,集聚的大足籍企业家达2000余名,还有分布在全国其他省市的大足籍创业人士,他们在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之际,同时积累了大量财富、技术、渠道、信息等资源,这些都是乡村振兴中所需要的。
  三、创业企业家。引领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村投资创业既是政策导向,也是许多企业家的选择。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捕捉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在乡村投资兴业。不仅为乡村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同时带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成为振兴乡村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
  四、其他渠道。如本土成长起来的“土专家”“农博士”、返乡的退伍军人、大学生、各领域的专家能手,凡是对乡村有情怀、有梦想的人士,都能够在乡村找到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各个方面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充分发掘和用好这些人才,对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发挥作用
  人才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决定性因素,承担着团结群众、落实政策、引进资源、发展产业、技术指导等职能职责。在大足区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各领域人才充分发挥优势特长,在擅长的领域大展才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开展乡村振兴建设。选用领导干部及部分具有领导才能的乡贤,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承担主要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政策、把关掌舵、协调沟通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为乡村所用、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效能。如三驱镇铁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辉建,在甘肃兰州创业成功后,将事业交给子女,自己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在他的带领下,铁桥村成为全区远近闻名的瓜果粮油花香之地,成为乡村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因此选用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让一批心系乡村、为民担当、善于作为的领导干部及乡贤脱颖而出,能更好地实现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二、服务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在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关心家乡发展、支持家乡建设。比如在新冠疫情突发期间,来自天南地北甚至海外的大足籍企业家纷纷捐款捐物资,想尽一切办法运回家乡支持家乡抗击疫情;在大足区工商联(总商会)连续13年开展的光彩助学行动中,外地企业家参与资助的困难学生占50%;在家乡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他们总是慷慨解囊,仅雍溪商会近4年累计捐款近3000万元;在支持家乡经济发展中,大足外地商会凝聚会员,回乡投资兴业,开发建设新城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广东大足商会累计投资50亿元,引领20余家会员企业回乡投资,彰显了在外创业的大足儿女浓浓的桑梓情怀。
  三、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一方面党和政府出台众多的惠企政策,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城市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成为许多有资金、有情怀的企业家们的创业选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家希望实现多元化发展,投资乡村产业也成为他们二次创业的重要选择领域。随着城市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投资创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与农村集体组织以及群众签订合同,实现集体组织与群众每年固定分红,实现多方共赢,稳定增收的效益。如大足拾万镇通联农业公司董事长王红明充分应用“三变改革”,与村集体、农民群众共同发展,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带动农村就业近100人。

存在的问题
  一、党政机关人才“闲置”。机关干部队伍的新老轮替,每个机关单位均有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由于工作任务相对较轻,空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部分同志工作经验丰富,对政策的把握和应用比较擅长,沟通协调能力较年轻同志强,却因为工作安排的原因,产生数量较大的“赋闲”领导干部,形成人才浪费。
  二、乡贤成功人士回乡落户难。无论是在外创业的企业家还是其他乡贤人士,随着年龄增大,对家乡的眷念不断加深,特别是在子女长大后,闲下来的乡贤成功人士总希望回到家乡,在老家建房造屋落叶归根,但他们的户籍大部分已迁到驻地,将户籍回迁故土成为许多乡贤期盼解决的心事。由于政策不明朗,能不能回、怎么回的问题,没有政策规定,一定程度上成了他们把更多资源引回家乡的阻碍。
  三、人才施展才能制约。特别是到乡村投资创业的企业家,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是资金,乡村投资创业大部分为投资周期长、成效转换时间慢、市场行情波动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特点,对资金需求急切。而农业项目实物资产可融资率低,绝大部分生物性资产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认可,而获得的融资基本为其他实有资产抵押。另一方面是各类红线禁区限制,当前全国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力度,耕地、林地、水利等红线管理更加注重,部分投资企业因不了解相关红线区域,导致触碰红线被处罚、整改甚至关停。

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而最需要的也是人才。不断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环境,让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要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政策,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数据库,根据人才不同专业、人员类别等情况,建立人才档案及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困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建功乡村。鼓励各镇街党委政府每年举办乡贤或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适时走访关心在外创业的乡贤及企业家,向他们传递家乡发展情况,欢迎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家乡建设。
  二是要激发干部活力服务乡村振兴。将机关改非调研员纳入现行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人员选拔对象,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完善人才工作成效评估体系,每年选树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先进典型,对工作成效突出、社会反响良好的干部及其他人士给予表彰,纳入职务晋升参考。
  三是要建立乡贤成功人士回乡落户机制。在不影响、不参与现有村居民利益分配前提下,出台专门政策,允许在外创业成功的乡贤人士志愿回乡落户原籍,按照宅基地遗传原则,保留改建住房权利,为在外乡贤成功人士回乡解决户籍政策限制难题,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来足。
  四是要解决企业发展难题。首先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生物性资产融资评估体系,提高农业担保融资额度,提升乡村产业项目融资能力,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其次是强化企业项目土地政策指导帮助,按照规划先行原则,加强区域农业项目及用地调规,落实专人指导企业合规用地建设,避免违规建设使用。三是加强企业服务走访,按照大足区委“大走访、大调研、大纾困”要求,对乡村创业企业落实常态走访服务,了解企业家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