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理论总第70期 >2022-09-23编印

做好“五篇文章”推动新型城乡融合示范建设
刊发日期:2022-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足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这足以证明“城乡融合示范”在大足区当前和今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带动乡村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政策重心依然侧重于城市。把乡村作为与城市具有同等地位的有机整体,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共存共荣,表明城乡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和具体要求。

基本情况
  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建县至今的大足,从晚唐至宋代,连续400年间农业兴旺,手工业、场镇发达,文化繁荣,艺术昌盛,人丁兴旺,社会和谐,城镇发展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随着时间流逝,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衣食无忧的大足人民便慢慢产生了盆地意识、小农意识,以致大足在建国后至建区前,在全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等发展进程中逐渐落后下来。
  “城乡融合示范”作为大足区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最大动力在“城市”,最大潜力在“农村”,关键路径在“融合”,目标定位在“示范”。近年来,大足区提质增速搞城镇建设、集中力量战脱贫攻坚,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成效明显,为推进城乡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二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品质建成香国公园、龙景湖公园、西禅体育公园、五金文化公园,香国公园获评“重庆最美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三是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新增学位3.7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7.9%,建成两所三级医院,文化、体育、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建成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发展成效显著。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出列,28420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优质粮油菜、芳香、大足黑山羊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西南地区最大的芳香产业基地落户大足。

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足区在城乡融合示范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心城区核心引领不够。大足是典型的组团城市,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城乡融合示范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心城区整体规模偏小,组团式城市发展削弱了中心城区生产要素、创新资源、公共服务等集聚功能,不利于中心城区做大做强。2021年常住人口83.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47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化进展较慢,人气有待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不高,综合竞争力、辐射力、吸引力、向心力不强,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滞后。城市道路、停车场、垃圾站、路灯园林,以及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性、系统性、统筹性不足,各自为阵、“九龙治水”现象突出。
  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近年来,大足区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全覆盖。但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在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
  三、农村产业活力不足。一是缺乏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目前全区仅有创建中的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与桥头堡城市地位不相匹配,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技术、资金、项目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力支持。二是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农村产业多以种养殖为主,产业形式单一,农村产业经营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充分。农村一二三产业、农旅文融合不深,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短。三是产业品牌杂而不响。全区农副产品品质较单一、分散,品牌缺少有效整合和统筹管理,难以形成资源合力、品牌合力和推广合力,品牌的知名度和覆盖率还不够理想。比如,全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14个,其中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仅2个。
  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治有待提升。一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环境治理设施差,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各地工作推进不平衡,木桶效应显著,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运动式整治效果不持续。二是农房建设问题突出。村镇发展规划编制滞后,集中建设点以外的农房建设缺乏管理依据,导致建设用地杂乱无序、村庄不整齐、村容村貌差,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原住民尚未启动搬迁安置;同时,住宅建设管理非常粗放,建设风格杂乱、功能不合理、附属设施配套不齐,导致农村人居环境难以得到整体改善。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整体推进乏力。普遍存在上面给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期营维困难,边整治边反弹的现象仍然存在,整治成果保持难。如:清扫保洁、河道清漂、农环运行、绿化管护、风貌保持等均没有稳定的财力保障。四是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活大多数人比较随意,村民没有科学管理环境的素养,特别是习惯散养禽类,房前屋后甚至室内随处可见鸡鸭粪便,脏、乱、差问题突出。
  五、生态保护存在短板。一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大足地处沱江、涪江分水岭,无大江大河过境,资源性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不及全市1/3、全国1/4,是重庆西部缺水严重的区域之一。上游、化龙两个中型水库是城区主要水源,目前仅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用水,河道生态基流严重不足,对水质改善有一定影响。二是环保设施“欠账”较多。城镇排水雨污分流还存在问题,全区市政管网共有1050千米,内窥检测162.2千米,占比15%,发现错接混接2679处、病害管网3280处。目前,已改造错接混接点超1200个,整治结构性功能性缺陷超1300处,雨季雨污混流溢流现象仍较为突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滞后,设计处理能力已无法适应日需处理量,目前全区1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超过90%;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以直排为主,总体污水处理率不足40%。

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是大足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期,也是大足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期。大足区要抢抓新机遇,勇立新潮头,着力加强新型城乡融合示范建设,把大足建设成为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美丽彰显的人文城市。
  一是加大党政领导力度。构建区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组织实施、镇街全力推动落实、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设城乡融合示范是大足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范例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是加快建设城乡融合示范的根本保障。要坚持规划引领,细化分类标准,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科学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坚持从法治思维出发,解决城乡融合示范建设中需要多个部门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的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手段构建“一域建成,全域成功”的利益共享机制。
  二是聚焦产业核心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不仅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出发点,更是重要抓手。要围绕产业发展,聚焦核心引领,形成人口集聚。人口的密度效益与人口的规模效益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大足中心城区核心引领的提升必须瞄准人口聚集所必须的产业发展。要持续建强做优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区等特色产业园区,在全区建立健全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生产性服务、特色文旅产业等现代产业链体系,构建“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的抱团体系。
  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城乡融合建设的过程中,更需尊重人人向往城市生活这一基本规律,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居民便利化水平,持续抓好城市有机更新,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原则推进新城建设,留住城市记忆,展现独特文化,构建生态之美。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最优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四宜”高品质城市。
  四是畅通城乡融合网络。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环线、农村公路建设,着力完善城市骨架路网结构和农村区域次支路网,使人、商品、服务、信息通过基础设施无障碍流动。对外,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合大线(C8线)、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城轨快线大足线建设,加快推动加强南大泸城际铁路、大足至安岳高速公路、大足至重庆第二机场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强化大足与内江、资阳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谋划,全面提升地域通达互联能力,通过对外互联互通的外循环拉动大足区内城乡融合的内循环。
  五是大力开展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大力开展乡村建设,一要抓住乡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稳步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使乡村走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前沿。二要守底线、拓上限。守底线就是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拓上限就是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农业+”新动能。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推进“农业+科技”相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建设;推进“农业+非遗”相融合,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充分利用大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推动与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信息、情感链接。三要强化乡村法治建设。建议从司法机关、律师队伍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法治特派员”驻村开展乡村法治教育,全面提升乡村法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四要强化乡村德治建设。专项开展“薄养厚葬”铺张浪费陋习治理,广泛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及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五要强化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农村治安监控建设,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技术含量。
  (执笔人:梅铁;调研组:夏显睿、叶青、夏小波、周莉、杨乃梅、刘中奎、邹飞、唐娜、肖文礼、黄聪颖、李浩、阳昌才、何虎、王少华、尹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