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
为37株古树名木集中“治病”
□重庆日报记者张亦筑 龙帆 9月15日,记者从西部(重庆)科学城获悉,通过实施为期3个月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维护项目,重庆高新区完成了37株古树名木的集中“把脉治病”,让古树名木更“长寿”。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被称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随着树龄增加,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人为因素、自然条件或病虫害的侵入,就会降低树干的坚固性,缩短了古树名木的寿命。”重庆高新区城建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第五次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辖区内的部分古树名木存在树干腐烂、病虫害、雷击、立地条件恶劣等危害因素,普遍生长衰弱。
为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要求,今年5月,重庆高新区启动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维护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对37株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开展维护工作,主要是加强人员管理和古树立地环境整治,加强日常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通过大树复壮措施提高古树名木和后备古树资源的抗旱、抗冻、抗雷击和抗倒伏能力,阻止树木组织腐烂,提高整株植物生长势和景观价值等。
“我们还精心编制了‘一树一策’维护方案,通过科学实施救护和管护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守护好科学城的绿水青山。”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