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66期 >2022-09-19编印

江北:传统工矿型街区向文化品质新街蝶变
刊发日期:2022-09-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江北报记者赵倩 “当城市‘老了’,如何重焕生机与活力?”“经济迟缓,该怎样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十年前,这是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发展面临的难题。现如今,传统工矿型街区正向文化品质新街蝶变,曾经破旧不堪的老屋被高楼取而代之,成片的房屋外墙绘上了新底色,北滨漫行步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近年来,大石坝街道在江北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于大局处规划,于细节处着手,精雕细琢,让城市实现“二次生长”。

精雕城市容颜
拉满群众“幸福感”
  大石坝街道以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完成约18万平方米建筑改造升级。4.1公里的北滨漫行步道成为网红打卡地。
  街道有老旧建筑330余栋,基础设施缺乏、管理缺位等问题突出。“旧城改造能级提升”是近年来街道狠抓城市精细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街道以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在五村、六村、九村等片区完成94栋房屋约18万平方米建筑改造升级。
  以“三供一业”改造为契机,对长安家属区6500余套老旧房屋和街巷改造提质,实现5个老旧小区“重生”。在大路、忠恕沱片区开启长期困扰居民群众的“点亮工程”,为小区“添绿增亮”。
  除了修好城市“面子”,也做实“里子”。街道按照“两眼向下”服务群众工作要求,以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完成辖区5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为群众营造良好购物环境。以优化老旧居民区公厕环境为切入点掀起“厕所革命”,整修翻新公厕11座,代管弃管公厕6座。
  全力助推1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采取“党建引领+养老助餐”运行模式,在正街社区建立427平方米的“养老助餐站”,为老年人提供“七大功能”服务,日均接待群众达上百人。在元佳、九村等地段推行“智慧消防”管理系统,建成全区首个企地共建“综合应急救援站”,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借助“数字城管”办理城市管理案件约9.6万件。

强化党建引领
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川东明珠小区架空层的青少年活动区,王婆婆带着孙子在乘凉。“这里宽敞安全,还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小孩常约着来玩,吵着看电视的时间都少了!”以前,架空层并没有被很好利用,社区党员了解到群众需求后,向街道反映,对这里进行重新规划打造,设置了青少年活动区、居民健身区等,满足小区各年龄段居民需求。
  这只是一个小缩影。近年来,街道探索“1+14+22”模式,着力把党组织设置向小区楼栋延伸,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完成辖区29个物业小区、9个开放式居民区“党建引领化解物业矛盾”全覆盖。
  同时积极探索“网格呼应”模式,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推动组网合一、一网统管。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社区营造,构建了800平方米的居民自治实践载体——“原聚场”市民活动中心,探索出“六步”社区治理新路径。创新“党群微家园”线上微党课,搭建“指尖上的党建桥”,开展“微课堂”272期。
  创新启动“三三三”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干部作用,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围绕居民和企业“急难愁盼”,在城市综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矛盾化解、营商环境优化等民生实事上下硬功夫、细功夫,为民办事,为民解忧,让党建真正融入日常服务于民,发挥出基层堡垒的最大效能和作用。

细琢特色文化
打造生活“文艺范”
  前不久,徐悲鸿美术馆(重庆)“仁风远播——中新文化的使者徐悲鸿作品特展”启幕,为重庆乃至全国艺术界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20年底开馆以来,已成功举办4期徐悲鸿主题作品展,展出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13位中国近现代绘画泰斗级大师真迹,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不久之后,徐悲鸿特色街区也将开街。
  街道充分挖掘丰富的地区文化资源,对其实施保护性开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美术馆进行外部环境整治,被赞为“老旧小区改造样板”,最具山城味“背街小巷”。
  这里还有1.5亿年前的“神州巴渝龙”,李鸿章创建的洋炮局“第十兵工厂”,“蜀都中学”旧址,“中国当代美术摇篮”黑院墙国立艺专。如今长安四分厂片区城市更新在即……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街道还根据居民诉求,设计“小而美”的文化活动。广播体操比赛、“骑乐无穷、畅享健康”骑行活动、“毓秀·磐溪“读书月系列活动、体育锻炼健康讲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品,让地区更有“书香气”“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