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55期 >2022-09-01编印

近5000人施工 重庆东站枢纽加快建设力争2025年投用
刊发日期:2022-09-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8月31日,工人在重庆东站枢纽新城项目施工作业。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8月31日,工人在重庆东站枢纽新城项目施工作业。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重庆日报记者廖雪梅 罗斌 8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简称“重庆东站枢纽”)工程加快建设步伐。目前,该项目已有近5000人奋战在工地上,比高温前增加近1000人。在将来的建设高峰期,项目施工人员将达到2万人左右。
  重庆东站位于南岸茶园片区,是我市新建最大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国在建的最大特等高铁站。该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交汇点,引入渝湘、渝昆、渝西、渝郑、渝贵等五条高速铁路,渝怀、枢纽东环线等两条普速铁路和6号线东延工程、27号线、8号线、24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重庆东站枢纽项目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3场15台29线,分为站场站房、配套路网、站前开发三大板块。其中,铁路站房及综合交通枢纽力争2025年与渝湘高铁同步建成,将实现高铁6小时北上广直达,城际2小时渝东北、渝东南覆盖,轨道1小时中心城区畅游,远期旅客发送量将达5500万人/年。
  中铁建设项目部总工程师江志远介绍,重庆东站站房枢纽有8层(含旅服夹层),今年5月全面进场施工。预计今年底,东站站房枢纽主体结构将建到第五层(出站换乘层),力争建至站台层(第六层)。
  重庆东站指挥部技术发展处处长关志鹏介绍,重庆东站枢纽是国家交通强国“站城一体化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展现了零换乘、智慧出行、绿色低碳等诸多闪光点。
  比如,项目统筹谋划东站片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全面实现高铁站站内“零换乘”。
  构建重庆首个“四面进站”高铁枢纽,提升旅客进出站便捷程度。
  采用“桥建合一”立体布局,克服既有场地50米地形高差,以高架桥方式建设站场站房,利用桥下空间建设配套枢纽,将桥上桥下建筑结构高度融合,实现集约用地。
  构建重庆市首个枢纽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重庆智慧东站CIM平台。该平台主要围绕数字决策、数字建造、数字运维等开展建设,为东站现场工作提供智慧化信息服务。未来,这个平台将聚焦智慧TOD商圈、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城管、智慧管网等模块,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城市建设管理深度融合。
  此外,项目采用集中能源供应系统,为片区300多万平方米的居住、商业、公共设施建筑群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服务;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站房枢纽,营造绿色、温馨的站内环境等等。
  不仅如此,以枢纽建设为契机,东站周边还将崛起重庆东站枢纽新城。
  重庆东站枢纽新城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将通过片区产业培育,力争2030年前形成以门户商务商贸、科技创新研发、精品特色会展、都市旅游服务四大产业为支撑,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高铁新经济区产业集群。
  站城融合方面,该片区将借鉴全球先行城市的铁路枢纽TOD发展理念,围绕“国际化”的建设标准和“站城融合”的建设原则,发挥重庆东站“四网融合”优势,打通京昆、包海、沿江、厦渝四向通道,促进“铁公水空”四式联运,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种要素聚散,以站带城,以城促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