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8·20”山火发生后,大足广大党员干部、专业救援队伍、退役军人、志愿者、爱心人士等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奔赴山火扑救前线。大家众志成城、奋不顾身,汇聚起战山火、守家园的磅礴力量,共同构筑起火线里坚固的铜墙铁壁。
刘艺:坚决不打退堂鼓
□新渝报记者谭显全 8月26日上午,虽然气温有所下降,但山间林场依然炎热。大足区人民法院书记员、大足区蓝天救援队队长、大足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队长刘艺与队员们一道,在石佛寺山上值守,防止山火死灰复燃。
8月20日15时左右,大足区万古镇新石村与铜梁区的毗邻处发生山火。“山火发生时,我还在石柱黄水休假。”刘艺说,接到消息后,他们一家人当晚就从黄水出发,赶回了大足香国公园蓝天救援队队部。拿上救援装备,刘艺径直往火场赶。
今年34岁的刘艺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某特种部队服役8年,多次参加抗震救灾、抢险救援等任务。转业后,在2020年抗击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刘艺加入了大足区蓝天救援队,并凭借丰富的救援实战经验成为了队长。
“20日,运送救援物资上山;21日,协同政府调往一线的挖掘机,挖掘隔离带,防止山火向附近村庄蔓延;22、23日,协助消防官兵、武警官兵扑灭零星火点,铺设灭火管道,运送防暑抗旱物资和医疗用品,消除火灾隐患7处;24日,‘攻下’两个山头,开辟新的隔离带……”刘艺说,这次救援和以往相比,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又遭遇连晴高温,好几名队友中暑晕倒了。
“执行任务中,饿了啃几口干粮,靴子坏了找根绳绑绑继续穿,累了就在火线打地铺,席地而卧。”刘艺说,连续几天的救援对大家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好多队员的手脚都磨出了水泡,但没一个打退堂鼓。截至目前,刘艺所率领的蓝天救援队已出动192人次。
胡雁兵:灭火防火两手抓
□新渝报记者陈安 林余杰 大足区“8·20”山火发生后,宝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雁兵一边作为民兵,带队前往一线支援,一边还要做好宝顶镇的防火工作。
20日,胡雁兵听说万古有了山林火情后,心急如焚,想立刻冲往一线。
在高温连晴天气下,重庆多处发生火灾。宝顶山石刻的保护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我们要保证文物和人员一个也不能受伤,这是一失万无的事情。”
即便8月中旬发布了封山令,但为了坚决杜绝森林火灾发生,胡雁兵还组织人员加强森林防火,加大巡查巡视力度,将护林员和巡查人员由原来的50人增加至80人,保证每一个卡口都有人员随时巡视。同时,胡雁兵还组织工作人员录制音频,通过村村通每天固定时间播放,增强村民们防火意识。
21日晚,胡雁兵接到指挥部通知:22日早晨,前往火灾现场支援。因为风向变化,火势迅速蔓延,胡雁兵一行前往的就是才被山火肆虐过的火线南线拾万镇芋子湾。
22日5时,胡雁兵带领宝顶镇的民兵应急排集合整顿,奔赴一线。在7时到达指定地点后,立即展开余火巡查清理工作。23日21时30分左右,记者见到胡雁兵时,他正同宝顶镇的民兵下山整顿不久,到此时,他已经带领宝顶镇的50名民兵配合武警官兵连续巡查了36个小时。“我们到现在应该清理了余火20余处,巡防林区大概500余亩。”
清查结束,胡雁兵跟随大巴车回到镇上,已是接近凌晨,迎接他的将是新一轮山林防火考验。
高飞:日夜不休监测火情
□新渝报记者 谭显全 8月26日下午,巴岳山丛林中,大足区林业局林业工程师高飞与相关人员一道,仍然头顶烈日,穿行在山峰丛林中,进行余火的巡逻监测和隔离带安全整治的现场踏勘。
大足区“8·20”山火发生后,高飞便来到巴岳山,日夜不休坚守灭火前线,与大足区应急管理局的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利用无人机监测火势。
“赶到火场时,火势已经分为三股,分别往北、往西、往南三个方向蔓延。速度非常快,火势也很大。”高飞说,“大足境内巴岳山非常陡峭,平时人员都难以进入,想要将其扑灭难度非常大。因此,依据现有地形,开挖隔离带是最好的办法。”
“20日晚,初步确定南北两线隔离带位置;21日,现场指导南北两线隔离带开挖,并开始利用无人机监测火情,分析火势发展趋势,制作火情发展趋势图,现场踏勘确定南线第二条隔离带位置;22日,南线第二条隔离带开挖,无人机监测火情趋势发展;23日现场踏勘确定南线第三条隔离带位置……”说起这些天的工作,高飞表示“相当紧张”。
笔记本电脑、GPS定位仪、平板电脑、红外测距仪、无人机等等,都是高飞随身背包中的物品。高飞说:“这次火情监测都亏有了它们。我们先是用无人机对火场进行巡航,并现场制作VR360全景影像图,再利用3S技术将无人机画面落到地形图地图上,制作火势预警分析图,供指挥部参考。这项工作,基本每隔2小时就要做一次,晚上则利用红外线热成像无人机进行巡航,根本没有合眼的时间。明火扑灭后,还要利用无人机进行余火的监测,以防死灰复燃。”
“这次山火势头猛,山上交通不便,山体陡峭,加之民用无人机飞行限高,监测相当困难。”高飞告诉记者,他和组员必须爬到接近山顶部位,才能开展无人机作业。
“由于温度太高,无人机电池都已经鼓包好几个了。”高飞说,“现在明火扑灭了,我们还要继续开展监测余火、现场踏勘、论证隔离带的安全整治等工作。”
黄秀良:党员和军人的作风不能失
□新渝报记者余杰 陈安林 大足突发“8·20”山火后,退役五年的大足区宝顶镇民兵黄秀良接到支援命令,立即奔赴现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火经过的地方,往往是山高坡陡的密林。黄秀良所在的拾万镇芋子湾也不例外,险峻的地方,坡度常常能达到七八十度,查看时基本要手脚并用。“清理余火工作关键要细致,所以我们基本每一个角落都要去看一下,拨弄一下。”黄秀良说。几个小时巡查下来,黄秀良的手上和衣服上基本都是烟灰。
黄秀良在此次灭火任务执行中担负了带领、沟通、协调、组织、调配的任务。50个民兵分为多个小组,人员安全是第一位,为此,黄秀良工作过程中随时清点人员。同一组,距离不远的就用声音喊;不同组,距离较远的就在微信群里点名,或者打电话。集合出发,黄秀良一定是第一批到达,回家休息时,黄秀良又是最后一个撤离。
站在民兵队伍里的黄秀良身板笔直、眼神坚定。他如果不说,你怎么也想不到前一晚的黄秀良只休息了3个小时。
“汗水可以打湿衣背,烈火可以使声音嘶哑,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本色和军人作风不能失!”即使声音嘶哑,黄秀良的语气依旧铿锵有力。
郭方杰:小举动致敬灭火战士
□新渝报记者王雨诗 在与山火的“较量”中,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民兵、志愿者等赶赴现场参与灭火工作,杰利来家居用品(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方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了解到火势渐大,救援人员急需葡萄糖生理盐水时,郭方杰立即决定捐出1500瓶,并召集公司员工将物资运送到救火一线。因生理盐水是点滴瓶装,郭方杰担心救援人员有疑问,就在每瓶葡萄生理盐水上贴上一个标签:“救火英雄们,你们辛苦了!山火无情人有情,请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医生建议直接饮用,补糖补盐补水。”他还贴心地在每个箱子上配了一把水果刀,方便大家快速取用。
“这些都是些小细节,我们就是想通过一句短短的温馨问候、一个小小的贴心举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敬意。”郭方杰说。
安排好物资后,郭方杰踏着滚滚热浪,与志愿者们一起投身救援一线,当了解到现场还需要志愿者时,郭方杰立即组织26名员工加入到拾万志愿者的队伍中,参与后勤物资保障工作。第二天,他又组织30人参与救援一线,配合消防官兵做好消防工作。
“急需志愿者参与防复燃排查。”
“我们可以上。”
25日4时,郭方杰率45名员工来到拾万镇楠木村开展山火排查工作,防止山火复燃。崎岖的山路加大了排查的难度,但郭方杰带领大家不惧艰辛、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浇灭几处余烟。
“广大救援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用汗水守护着我们的家乡,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我们更应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郭方杰说。
赵宏:为山火扑救尽心尽力
□新渝报记者王雨诗 “这次突如其来的山火让我看到消防战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非常感动。我虽然没有亲临一线战斗,但也要力所能及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大足区弘晟地产公司总经理赵宏说。
大足区“8·20”突发山火发生后,赵宏化身“大厨”和“送餐员”,第一时间组织公司同事与万古风情大酒楼全体员工扛起了消防战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盒饭重任,免费为一线灭火人员做饭送菜。
“请准备早餐800份。”
“我们需要午餐1820份。”
“请送晚餐700份过来。”
灭火期间,赵宏每天都会接到送餐电话。赵宏介绍说,他和近50名员工每天3时就要开始蒸饭、摘菜、洗菜、切菜,花2个多小时准备物料,再花一个多小时煮菜、炒菜、分菜装盒。送完早餐便开始准备午餐,待送完午餐又马上准备晚餐。送过晚餐后,便又开始收拾厨房和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常常要忙到午夜,而留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不到4个小时。
为了尽量让消防战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吃好,每次送餐前,赵宏还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明天想吃什么?”“现在气温比较热,好多人都反映,想吃凉拌黄瓜。”于是赵宏专程跑去城区市场购买了一车黄瓜。
“购买食材的时候,很多商家听说是送到灭火一线,都是成本价卖给我们。”赵宏说。
有人问赵宏:“值得吗?”赵宏回答道:“肯定值得,那么多消防战士、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奔赴一线,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企业家有责任为山火扑救工作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姚文丰:用“笨方法”送水100多件
□新渝报记者张玮 7月高温天气以来,棠香街道办事处应急办主任姚文丰一直在南北二山巡查一线忙碌。大足区“8·20”山火后,姚文丰奔走救援一线,奋斗多日,但他却说:“其实,我们做的很少。”
姚文丰是退役军人,曾在武警部队服役14年,多次参与抢险救灾任务。8月21日8时12分,正在办事处值班的他接到了“快速集结,奔赴山火一线”的指令。
20多分钟后,116人组成的棠香灭火救援队集结完毕。喷淋灭火器、砍刀、铁扫把……领取任务、分发物资,姚文丰组织队伍向万古开拔。13时到19时,棠香灭火救援队在万古完成了两处隔离带的砍伐任务。
姚文丰的右手7月份受过伤,当时连筷子都拿不起。经过高强度、长时间的砍伐后,右手又添新伤,但他一直强忍着剧痛,默默坚持。
深夜回办事处待命,没有洗漱,姚文丰便和衣而眠了。4时,队伍再次集结出发,去万古清理余火。10时转战拾万镇协和村,砍隔离带,运送物资,一直到22时。23日,又是4时出发,姚文丰再次带队前往拾万。
为了给前线消防官兵运送物资,姚文丰和队友们顺着水带一路向上。面对一个70度的陡坡,没有任何可以攀爬的支点,有过当兵经历的姚文丰想出一个办法,挑选4名身体强壮的队员轮流当人梯,其他人踩在背上接力运送物资。一直到20时,就是通过这样的笨办法,姚文丰和队友们将100多件矿泉水送到了消防官兵的手中。
“和灭火一线的消防官兵相比,我们做的这些实在不值一提。”姚文丰坦言,“历经这次山火考验,我们更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周小培:灾害面前,没有旁观者
□新渝报记者张玮 大足区“8·20”山火发生后,龙水镇先后组织了数百名志愿者前往救火一线。来自龙水镇的志愿者、龙水镇平桥社区综合服务专干周小培两次前往灭火一线——8月20日驰援万古,8月23日支援拾万。
8月23日4时,在龙水集结完毕后,志愿者们即刻出发前往拾万镇的山火点,当时现场已有数百人待命。龙水镇的志愿者领到任务后,被分成了10个小组,立即上山对1公里火线区域的复燃隐患点,开展自下而上的拉网式排查,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虽然还是7时,但空气中的热浪已经让人喘不过气,短短几分钟时间,周小培的衣服已经湿透。脚下是被燃烧过的树木,透过胶鞋鞋底,依然能感到余热。头顶烈日,周小培和队员们排成人墙,逐一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当天上午,他们就消除了40余处隐患点。
吃过午饭,室外气温达到了44℃,周小培和队员们又出发了。随着气温的升高,下午的清理工作更加耗费体力,但没有一个人喊累退缩。
当天下午,周小培所在的志愿队伍接到了指挥部通知,需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一支攻坚小队,前往火情一线协助消防官兵。
当天,由党员、退伍军人、社区工作者组成的14人攻坚小队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发现、扑灭了2起小型明火点,并与消防战士一同对隔离带沿线进行了增湿作业。
救援工作紧张而艰辛,但周小培却时常被现场的人和事感动。他说,清理余火途中,他曾遇见两位应急救援队员,累倒睡在路边,两天只休息了1个小时左右;志愿者们听到发现一处明火,正在吃饭的20多个人瞬间丢掉盒饭爬上了陡坡……
“灾害前面,没有旁观者。”周小培动情地说,“我永远会记得,大足人民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共度难关的感人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