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51期 >2022-08-26编印

重庆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刊发日期:2022-08-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改革任务,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行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进一步调动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突出了产权激励是最大激励的指导思想
  高校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其所有权属于单位,如果想要转化,一方面要涉及一系列流程和手续,另一方面又担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为此,一直以来,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现象。
  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2020年12月,市科技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鼓励试点单位结合实际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出了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成果转化绩效导向的评价机制等8项配套任务。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对过去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的深化,突出了产权激励是最大激励的指导思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进行创造是关键因素。我市从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入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通过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单纯的国有改变为单位、个人共同所有或按份共有等,让科研人员分享职务科技成果产权,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促进科研人员从过去的“等企业上门要成果”到主动对接企业促合作。
  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据介绍,作为我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试点单位,重庆大学率先探索了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全部赋予科研人员的“权益让渡”新模式。通过颁布相关办法明确,对于允许转让的职务科技成果,学校经评估并收取一定比例资源占用费后,将成果所有权让渡给完成人或赋予完成人长期使用权,由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
  “我们自主研发的光纤多维智能感知技术,可实现长距离范围内温度、应变、振动、形变信号的高精度监测、位置判定以及入侵事件的智能识别,解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的三大技术瓶颈。”朱涛介绍,通过“权益让渡”获得该成果所有权之后,他的团队很快就获得了四川院士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及成都一盏资本的投资,今年5月,他们已经注册成立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20多人的团队,一方面积极推动产业化,另一方面精益求精做产品,并初步形成四大系列产品。
  在他看来,这种“权益让渡”模式,打消了科研人员过去的很多顾虑,减少了很多流程和手续带来的束缚,可以放开双手推动成果应用转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以让他们更接近市场,根据市场进行高效决策,带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