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47期 >2022-08-22编印

石柱:小山村变“废”为宝 又顾面子又得里子
刊发日期:2022-08-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  乡村振兴是一条新路,怎么去走大有学问。全部推倒重来?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加法?石柱县桥头镇选择了前者。以长沙村为例,脱贫攻坚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为了继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座小山村结合自身山水资源和实际能力,走了变“废”为宝的性价比路线。

改造废弃小学
  长沙村便民服务中心,看上去像园林式宾馆,事实上它确实是具备“酒店”功能的农旅融合综合体,除了一楼的一个开间用于便民服务,剩余空间全部跟旅游接待有关。
  冉洪是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派驻长沙村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废弃小学,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觉得校舍荒废了可惜,完全可以改造利用。长沙村是桥头镇“一湖两业三组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抓手的“一湖”所在地,有条件搞乡村旅游。
  经过深入考察研究,冉洪发现当地缺乏龙头型的农旅融合综合体,他将这一想法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很快,公司就筹集了专项资金、再加上发动社会捐资,先后投入600多万,对闲置校舍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
  “利用原有校舍进行改造,省去了重新择地建房的成本,也让闲置资源得到了再利用。”冉洪说。
  记者看到,这里既有餐饮、咖啡吧、书吧、会务等配套设施,还有标间和套房,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度假需求,整个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只待择日开门迎客,它将成为长沙村乃至桥头镇“首位度”的度假接待中心。

盘活闲置农房
  去年底,在旅游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袁权参加了桥头镇人才引进会。
  这次考察,让袁权决定留下来投资创业。袁权的到来,长沙村是最大受益者。
  在冉洪的带领下,记者实地走马观“湖”——位于长沙村的藤子沟水库,这里有两大旅游载体项目,一是湿地露营基地,二是湖畔民宿一条街。
  这两个项目的主推者,都是袁权。他不仅在长沙村流转了湖畔农房开办民宿,还把民宿一条街全部接手,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
  筑巢引凤,打造好了湖畔民宿一条街,既能看见山水,又能寄托乡愁的长沙村,受到了美术院校的关注,在市乡村振兴局的推动下,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多所院校,携手重庆天籁教育集团共同在此开设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写生创作基地。
  露营基地、民宿街和村里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正在形成“铁三角”,支撑起全村吃旅游饭的希望。
  桥头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利益联结机制激励下,全镇已有50余户村民拿出闲置房屋,参与民宿等产业发展,与产业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

保障健康用水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是“治水”的行家里手,长沙村从中获益匪浅。
  冉洪驻村之后,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解决村民健康用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补齐长沙村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助力长沙村民宿产业发展,在重庆水务环境集团的统筹安排下,水务集团豪洋水务公司投资十余万元修建长约1公里污水管网用于收集长沙村20余户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
  其次是加装水厂沉淀池遮阳棚、输水管道排气阀,整治取水点人行便道、取水点清淤防渗、整改取水管道等工作,总投资18万元,饮水质量、安全及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还积极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定大排查大走访,更换32PE自来水管道5400米、65自来水闸阀两个,解决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及水压的问题。
  废水得到有效治理,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又为发展旅游和特色农业提供了支撑。长沙村的脆红李、石柱红辣椒、高山苞谷等,以往因为水质和水压问题产出较低,随着用水条件的改善,村里加大了对撂荒地的复垦,为农户增收打下了伏笔。
  作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桥头镇在农文旅融合方面的发力,也是石柱县探索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写照。因地制宜做山水文章,量力而行做产业谋划,这样的发展理念注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