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儒学(重庆) 在我的印象里,鸟儿特别青睐村庄。
记忆中,老家似乎就是鸟儿的天堂,那树的枝丫间、山坡上、庄稼地、屋顶上,到处有鸟儿翻飞、跳跃。什么布谷、麻雀、燕子、翠鸟等,它们用不同的叫声,用不同的音调,将寂寞而宁静的乡村点缀。每天,那房顶上,鸟儿跳来跳去,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像小孩似的不停地打闹;那院前的大树上,鸟儿在东窜西跳,梳理着羽毛,招呼着同伴,唱起了一首欢乐交响曲;那对门半山腰的那棵梧桐树上,麻雀成群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像村里的农妇们在说着乡村趣事呢!
那时村里有好大一片山林,在山林下面的我家屋后面也有一片竹林,一年四季竹林似乎都是翠绿而茂盛的。在四周都变成光秃秃的农田后,这一片山林和竹林似乎就是鸟儿栖息的地方。
每年开春,小鸟那欢快的歌声,叫来了春阳,叫醒了大地,唱红了花朵。每当农田犁耙水响,一片忙碌时,翠鸟便追在犁后翻转的泥土上啄食泥鳅、蚯蚓,高兴了就跳上田埂欢唱着。过了清明,布谷鸟就“布谷——布谷——”地催促着村民撒谷播种,一粒粒种子播下后,鸟儿便像山里人一样,守护着、等待着种子的发芽。初夏,每当太阳落山的黄昏,鸟儿更是不停地欢叫着,声音高低有致,韵律变化多端,就像用歌声唱出对收获的渴望,用歌声唱出对田里长势良好的庄稼成熟的期待。秋天,也许因为收获的欢愉,鸟儿们的叫声更加响亮,歌声似乎唱响了秋天,唱响了收获,唱响了丰收的喜悦。到了冬天,寒冷的风吹拂着大地,树叶纷纷飘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小鸟们在田野里艰难地觅食。小时候,我就盼望着下大雪,一场大雪将整个大地铺得雪白雪白的,便是我捕捉鸟儿的大好时机,在雪地上扫开 一块空地,在空地放上一些谷物,再放好竹筛,用长长的绳子连着撑着竹筛的小木棍,只要鸟儿飞进来觅食,躲在远处的我将绳子一拉,就会捕捉到小鸟。有一年,在我捕捉到一只麻雀后,用线拴着玩,父亲叫我放了,说:“你这样拴着,小鸟肯定会死的,小鸟的生命在于飞翔嘛。”不管父亲怎么说怎么骂,我都坚决不肯放。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发现那只麻雀不见了,当时我还以为是被家里的大黄狗或小花猫咬来吃了,正当在我为麻雀伤心时,父亲却告诉我说,是他昨晚偷偷放了的,我这才止住了哭,从此再捕捉到小鸟,也是玩玩就放飞了,再也不用线拴鸟儿玩了。
在村里,人们最喜欢的鸟是喜鹊,因为都说“喜鹊叫,喜事到”。我原以为喜鹊是很好看很美丽的鸟。其实,喜鹊就是鸦雀,鸦雀黑翅白肚,形如乌鸦。如若它在你家门前,“吓吓吓”地欢叫几声,你家十有八九就有喜事临门。我母亲说如果清晨开门,听到鸦雀喜气洋洋地欢叫,这几天肯定有什么喜事或好事。母亲告诉我,村里的王婆婆那年早上起来就听到喜鹊在她家门前叫,下午他那打了多年光棍的儿子,在外面打工不到两年,就带着一个漂亮的儿媳妇回家来了,一年后就给她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孙子呢。还有,李二婶那天也听到喜鹊在她家门前叫,中午邮递员就送来了她儿子的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真是乐得李二婶跪地说:“喜鹊呀,你真是神仙,这么灵验哟!”
后来,不知怎么的,村里的那一大片山林没有了,全变成了种粮食的土了。就是我家屋后面的那片竹林也一样,被砍伐了开成土也种上了土豆和麦子,小鸟们似乎就没有它们生存的空间。不知是小鸟们飞走了,还是因为没有生存之地而死亡了,从此就很少看到鸟了,更没有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唱了。没有鸟儿的村庄,似乎变得格外的寂寞和冷清,没有鸟儿欢唱,乡下的日子也似乎变得枯燥无味。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听惯了鸟叫声的人们,就格外期待燕子,在所有鸟儿不知所踪时,燕子似乎还留在了村庄。为了能留住燕子,人们在修房子时,总要在堂房两边的墙壁上用竹子给燕子搭上做窝用的小小平台,好让燕子能进家里来,能有一个栖息的地方。也许是人们的良苦用心,燕子就与人们保持着亲近,每天燕子总是“叽叽喳喳”带给人们新鲜的气息,带给人们无言的欢乐。它们喜欢绕着厅堂鸣叫筑巢,喜欢占据我家厅堂横梁,它们在上面吃喝拉撒,好不开心。有时,我端着碗在屋檐下吃饭,不小心,一撮白屎就拉到我头上甚至我碗里。我火了,骂它赶它,拿起棍子要捅它的窝,母亲见了就会笑着责备:“好不易才把燕子请到家里来,你赶它干啥呀!如果你捅了窝,它到哪安身?你再捅,来世变成燕子就没有屋住!”
如今,随着农村大量栽树种竹,加强了农村生态建设,村里的那片山林依旧变成了山林,我家屋后面的竹林依旧变成了竹林,而且看起来比原来还要翠绿还要茂盛。也许是环境的改变,那不知去向的小鸟们,又不知从哪里飞回来了,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整个村庄里又是鸟语缤纷,人们欢声笑语。屋檐下燕子飞舞,姿态优美,鸟儿的叫声里充满着甜蜜,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和谐美好。
鸟语村庄,乡村因鸟儿的繁衍变得温馨,家园因鸟儿的欢唱变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