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5期 >2022-08-04编印

对网络热梗不必太紧张
刊发日期:2022-08-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任冠青
  “栓Q”“芭比Q了”“我不李姐”“我真的会谢”……最近,这些网络热梗成了视频弹幕和社交平台中的“常客”,年轻人用这些梗造句、抖包袱,玩梗玩得不亦乐乎。然而,就像此前“绝绝子”“yyds”等词汇备受争议一样,如今,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些土洋结合、谐音梗与无厘头齐飞的网络热词提出质疑。
  有人指出:“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很难进行一场正常、严肃的对话了?当代人的语言习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甚至近来,还有人直接将矛头对准造梗人。
  比起对流行词汇及其制造者大加批评,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人文素养,创造充满文化感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对哪些文字是美的,在不同场合下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偏好和判断才更重要。而且,对网络流行词汇与“阳春白雪”话语的掌握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一个人完全可以在群组八卦聊天时随手打出“栓Q”,也可以在看到一方美景时引用诗词歌赋。某种程度上,这样多元的语言结构反而更加立体,更具生活感和现实感。
  可见,对于一波又一波网络热梗,没必要太过紧张,更不该因此将恶意施加给造梗者。要相信,汉语强大的自净系统会有自己吐故纳新的方式。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立、成熟的语言审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