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龙水湖/读书总第31期 >2022-07-29编印

豹纹的火焰向天空挺直了腰身
刊发日期:2022-07-29 阅读次数: 作者:葛筱强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葛筱强
  蒋蓝,笔名古岳龙,1965年生于四川自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诗人、作家。出版有《诗歌笔记》《词锋片断》《黑水晶法则》《赤脚从锋刃走过》《正在消失的词语》《正在消失的建筑》《正在消失的职业》《感动香烟》《身体传奇》《鞋的风化史》《玄学兽》《哲学兽》等二十多部著作。
  2013年初夏,我在长白山一次活动中结识了当代著名先锋诗人、思想随笔作家蒋蓝,这个已出版有《诗歌笔记》《词锋片断》《黑水晶法则》《赤脚从锋刃走过》等二十多部个人著作的作家,是我倾慕已久的人。
  在此之前,我早就数次读过他的著名诗篇《火焰之书》,此诗密集的意象群落、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技艺、内在储藏的巨大激情、跨时空精神呼应以及血液“还乡式”的灵魂融合,在作者本人看来,是一首“需要自我在时光冲刷之下的深度确认”的诗,即使是现在读来,无疑仍是诗人诸多诗篇中的优秀之作。
  在长白山短暂的会议期间,在喧哗的仪式与图解间隙,我见缝插针地与蒋蓝进行了一些关于诗歌写作与读书的交流和碰撞。我向他谈到了自己喜爱的诗人荷尔德林、博尔赫斯、里尔克,断片作家施勒格尔,他则向我谈了穆齐尔、蒙田、奥勒留和书写《林中路》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这些诗人和作家、思想家我们都非常熟悉,但理解的角度又多少略有不同。由于他阅读视野的宽泛,在对这些诗人作家哲学家的理解分析上比我想得更远也更深。当我提到刚刚读到的诗人和随笔作家佩索阿,蒋蓝说自己极赞赏佩索阿的那句话:“不能成为什么,但能想象什么,这是真正的御座;不能要求什么,但能欲望什么,这是真正的皇冠。”这些交流与碰撞,对我来说,受益良多,不仅解决了一些自己诗歌和随笔创作技艺层面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我觉得自己一直尚感模糊的东西开始日渐清晰和丰富起来,这里面既包括自己的阅读趣味与方向,也包括自己的创作取舍与走向等等。
  法国文学理论家布朗肖在其大著《文学空间》中说:“写作,就是投身到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中去。”从长白山回来之后,我先后收到蒋蓝赠送的思想随笔集《思想存档》《动物论语》《倒读与反写》和散文体历史专著《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与石达开、骆秉章、唐友耕、王闿运交错的历史》。同时,我自己还通过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自购了他的《寂寞中的自我指认》《复仇之书》和《爱与欲望》《极端植物笔记》等四本思想随笔集。随着对蒋蓝系列作品的深入阅读,在我看来,蒋蓝就是这样一位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时间之外的作家。更为可贵的是,在烟水氤氲、卷帙浩繁的阅读和思想粹炼中,他不仅没有迷失自我,而如一头嗅觉和听觉敏锐异常的猎豹,用快如闪电的目光利爪,紧紧攫住经典文字的旨要和灵魂的漂荡,在糅进自己火焰般的灵动哲思之后,以如水银泻地般的诗性话语,刀锋砍断时间之脊的勇气,勾勒出自己独有的精神世界谱系。
  蒋蓝妙笔如针蛇走,金针刺绣成诗,赋予了火这一神奇自然现象和事物以行动的造型与呈现,甚至是人的造型与魂魄,使之成为一粒在黑暗中忽然发光的词语,对这个世界变幻不居的吊诡与冷眼旁观者决绝的勇气进行了阐释。诗中表达的,是自己峻急孤寒的洞察与悲凉。
  斋中收读的蒋蓝思想随笔集,我尤其喜爱《倒读与反写》。这本书,是蒋蓝近些年来潜心阅读西方哲学、文学作品的专题笔记。在这本书里,身兼阅读者、思想者和书写者三重身份的蒋蓝,犹如站在书山之巅的豪迈统帅,“虽千万人吾往矣”,用自己的虔诚之心和敏锐之眼,一一检阅着自己热爱的哲人和文学大师,在用心解读他们的精神密码之时,也深深打上了自己风拂柳摆的诗性烙痕。加斯东·巴什拉、穆齐尔、帕斯卡尔、普希金、乔治·奥威尔、毕晓普、安徒生、赫塔·米勒、里尔克、博尔赫斯、米沃什……一座座耸立云端的思想文化,在他深邃的哲思和博喻的彩笔下焕发出异样的神采和风貌。
  阅读蒋蓝,我们不能不惊异于他文化视野的广阔和密集如过江之鲫的词语意象。比如,他写被阳光下的苹果花折磨一生的诗人威廉·叶芝,“苹果花在叶芝的咏叹里拒绝凋谢,它在思想的高处以灿烂的白光拒绝所有成熟或退缩……以前所未有的张力,既撕裂、又激活了深植于诗人心底的火焰之书,让它不可思议地吐放出浓郁而忧伤的色泽。”写安静的、大地的钥词般的作家阿斯塔菲耶夫,“他看见,他说出。如降落在河面的雨水,有的在开花,有的在凋谢……悲悯是大地的钥词。钥词组合着明澄的世界。哪里有悲悯,哪里就有拯救;哪里有拯救,哪里就有重生。”写“放血煮字”的作家奥威尔,“用钉子一般的决绝稳住了自己的身影,远远看去,就像一朵左旋的花……对于一个强有力的写作人来说,意识形态的纹理既构架了他表达的肌理,又垒立成了文体的骨头……时光顺流而下,让那些隐喻总是在呼救的声浪里与遥远的出发地相遇。”饱含思想的诗性话语,端然彰显着蒋蓝个人化话语风格,它大于诗意高于诗化,体现了一个作家既啸声独具、又游刃有余的全面创作和整合能力。一个拥有自己独特而决然思想的人,他要做的文字工作,他所承担的精神使命,就是在火焰熄灭之时点亮自己,在自己熄灭之时点燃灵魂,当世界的黑夜拉开帷幕,当极权成为这个世界的穹顶,他就会毅然地猛扑上去,以自身的纯净之血令其帷幕委地,令其污浊成为彻底失败的垃圾,蒋蓝在诗中、在自己的写作中就是以这样一种傲然的姿态大步前行着。
  在阅读中求得人生慰藉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纯粹的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甚至是天路历程,在蒋蓝看来,这是一个人灵魂的踪迹史,在我,则视其为作家的精神指纹。一个没有自己精神指纹的作家,注定会淹没于历史的滔滔烟尘中渐渐面目模糊,直至遁入虚无的尘埃之境。只有在创作文本里留下独一无二的精神指纹的作家,才能使自己千煎百煮的思想化为一道照彻漫漫长夜的弧光,给孤独的个体并不温暖的文字生涯带来一点点希望的慰藉与热量。记得大诗人庞德在其《石南》一诗中深情地写道:“黑豹走在我的身边;在我的手指上,飘着花瓣一样的火焰。牛乳一样白的少女,从冬青树中直起身子,她们雪白的豹子,注意着跟随我们的足迹。”读毕蒋蓝的一篇篇思想随笔,我深陷在客厅的沙发上垂首沉思,他是哪一只猎豹呢,黑色的,还是白色的?长久的默然后,我的脑海里恍惚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在大雾漫灌的街衢上,蒋蓝如一只孑然单行的花斑猎豹,锋利的豹爪倒提着向黑暗搏击突围的皮鞭,在重重夜幕中挥舞出矮行者无法预料和难以企及的光焰,而从豹口中呼出的那一团团热气,则翻滚着这个世界赋予他的所有热爱与疼痛。当他从人们的视野中缓缓远蹑,豹行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令人目眩的、诗与思完美结合的灿然星空和人性抵达神性的光辉。即或豹纹断裂,那落满一地的思想光斑,亦硬如断剑的折光,其思想内核乃是一团实体的火,穿透玻璃的坚壁和黑暗虚弱的胃口,最终化为诗意的烈酒,柔情地煨焐着阅读者被时代喧哗之水淘洗一空的衷肠。
  2014年春天,蒋蓝同时出版了两本新著,一是《极端植物笔记》,一是《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在《极端植物笔记》一书中,蒋蓝描绘了几十种植物的人文镜像。数种毒药、曼陀罗、菩提树、芒果、向日葵、玫瑰、桃花、杜鹃的精神镜像,从捕捉某种生物的特性,进而联想到人类的哲学、历史学、伦理学方面的“生物镜像”,观察、梳理它们在人文世界的姿态和步伐,以文化散文的笔触,加入较为详细的植物习性考察,使文章呈现知识与文化的结合,以“植物文化”为背景,梳理植物历史与人类历史的“相遇”,并展示植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反映其生存法则与最高的道德法则的关系,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良知。对于《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一书,评论家马小盐曾恰切地认为蒋蓝的写作已进入了越发广阔的境界。她说:“豹斑繁复,蒋蓝的文本聒噪,是聒噪美学的典范。在还原中国式酷刑的同时,令人们明白,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描述的欧洲中世纪酷刑,与中国式酷刑相比,实如土丘遇泰山,微不足道。”这本耗费作家心神、出版时间一推再推的新著,围绕着太平天国首领翼王石达开被凌迟的鲜血淋漓的身体,蒋蓝以石达开的敌手四川提督唐友耕的升迁为线索,勾勒出四川晚清时节的官场史、黑暗史、军事战争史、执政史、民俗史、风物史等繁复阔达的画卷。他站在民间的立场,以诗学、哲学、史学、地志学的角度,结合文学想象与历史真实,描述那段剧痛的历史,行文如桃花在野,跳踉恣肆,满目横披,又杂然有序,脉络在胸。读这本书,让我想起明末清初文学家黄宗羲在为其弟黄泽望作的《缩斋集序》中说的那段话:“为诗文,高厉遐清。其在于山,则铁壁鬼谷也;其在于水,则瀑布乱礁也;其在于声,则猿吟而鹳鹤颏且笑也;其在平原旷野,则蓬断草枯之战场也……”深入阅读蒋蓝这本近四十万字的“由文学家写就的散文体历史”,我们必须调动所有的神经元,打开全身的器官来进行聆听和注视,因为它不是一个单曲,也不是一支复调,它是由多种乐器组合一起共同发声、互相支撑的乐团,里面既有钢琴的夺人心神之魅,又有重金属的震听发聩之音。
  多年来,蒋蓝为了自己心中的思想之梦和创作之梦,在这个用价钱、价格度量一切的世界上,越来越坚韧和自信,硬朗卓然,一如法国哲人齐奥朗说得那样:“把苦难之杯啜饮一空的人,不会再是悲观主义者。”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无论是诗歌和思想随笔,还是历史体裁散文和非虚构写作,他称自己最喜欢的、也是最看重的,则是真正体现一个作家的驾驭文本与思想能力的长篇断片写作,比如他进行多年的《火焰叙事》和《豹诗典》,一直处于创作和修改之中。
  目前的蒋蓝,已是思想境界完全敞开圆润,创作精神更加放松豁然,一个畅达自由的“历史观察者”的学人风貌在他的身上正趋完成。翻译家金重对大诗人布罗茨基有过评价:“我看到的是一个因写诗而被放逐的茨基,一个视死如归却在情人面前‘泪流满面’的茨基,一个心系但丁的犹太人茨基。文明之子的茨基。”因此,有理由期待并坚信,蒋蓝这个“能够透过平静的日常生活表象,看到潜在危险的人”(作家祝勇语),以自己不竭的创造力和日臻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必会在追寻文明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那束薪火和石印的脚迹,有如豹纹的火焰,向天空挺直了清刚劲拔、宁折不弯的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