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观点总第31期 >2022-07-29编印

菜刀,到底能不能用来拍蒜?
刊发日期:2022-07-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日前,因为一颗比较“叛逆”、不服拍的蒜头,国产刀具
  老字号“张小泉”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广泛争议。菜刀,到底能不能用来拍蒜?是菜刀的质量问题,还是消费者的使用方式问题?对于“张小泉”售后客服和管理层的回应,广大消费者表示无法理解。
  大家如何看待“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的事件?《新渝报》本期“观点”带您走进相关话题讨论。

菜刀拍蒜就断,回应不能再“装蒜”
□康磊
  菜刀居然不能用来拍蒜?相信连不少美食达人恐怕都不知道这个厨房小科普。近日,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国产品牌张小泉就因为“拍蒜”上了热搜。广州市民王女士用两年前购买的张小泉菜刀拍蒜,菜刀居然断了。她带着疑惑去询问张小泉菜刀售后客服,得到的答复是“菜刀不能拍蒜”,因为“消费者力度掌握不好是会断的,所以我们刀具不建议横拍食物”。这一说法很快引发网络热议,有人质疑菜刀出炉的硬度不达标才导致断裂。坚硬的菜刀不能拍蒜,对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来说显然很难理解,纷纷调侃“不能拍蒜的刀,是装蒜的刀”。(据7月13日上游新闻)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在厨房的大多数使用场景都是“一刀走天下”。所以传统的中式大菜刀,厚重有力,刀片宽,无论是切砍削拍都没有问题,但比较笨重,锋利度较低,对使用者有一定力道要求;而西式厨师刀则比较窄、薄、灵活,切肉切蔬菜会更加锋利轻便,对厨房初学者比较友好,但可能就经不起“拍蒜”这样的大力操作。重庆某钢铁公司质检中心技师郑师傅表示:“硬度较高材质的刀具比较脆,横拍时刀具不能变形就会发生断裂。买刀要看标号,那种特别贵的刀具,钢材很硬。硬度越高,开刃之后的保持度越好,锋利度越高,切东西很快很顺手。但这种刀具脆,家庭使用的话,最好别买高标号的刀具。”
  所以,菜刀拍蒜就断裂,并不一定就是菜刀质量问题。张小泉相关负责人随后回应,“在本次的研发战略周期内,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可能会研发专门用来拍蒜的刀”。这次引发争议,首先是中国消费者使用场景不同。张小泉提倡的“专刀专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不熟悉。其次是客服的回应不够全面,令大众容易误解其意思。菜刀作为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是否需要高强度的钢材?民用级别和餐饮店级别是否应该有所区分?售后如何鉴定是质量问题,还是消费者不当使用?菜刀拍蒜可以断,但作为官方的客服,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可不能“装蒜”,需要明明白白解释消费者疑问,方能维护品牌认可度。
  “一刀走天下”和“专刀专用”其实并不矛盾。作为上市企业,张小泉想丰富产品线,提高全球知名度,这可以理解。但张小泉同样也是中国驰名刀具,产品也需符合中国人的做饭习惯。消费者希望继续“一刀走天下”,认为菜刀应该皮实一点,功能复合多一点,也是合理要求。高端产品线与普通产品线分开来做,销售时给予消费者更多提示,推荐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在传承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推陈出新、走向世界,两条腿走路,也许更稳妥一些。

莫辜负消费者对老品牌的爱
□贾晨
  一瓣蒜让张小泉频上热搜——拍蒜刀会断,让消费者的朴素情感无法理解:毕竟这刀产自响当当的“张小泉”,这可是一家拥有4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啊。
  “吃过见过”的专业人士自然能说出一堆行业的大道理,从争辩中可以看到,“并非所有刀具都适合用来拍蒜”。
  但请注意,如果一家企业,甭管字号有多老,产品有多精,试图去“教育”消费者搞清楚一把刀的“含碳量”,未免太过趾高气扬,毕竟,它的产品是刀,而非学校。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换句话说,我自己都专业了,要你还有什么用?
  张小泉冲上热搜,有人归责它的危机公关不佳,也有人认为是回应欠妥,更有评论认为,是有人在断章取义、曲解该公司负责人的话,才将“老字号”推向舆论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浪。
  可张小泉之所以能历经风霜走到今天,真的是因为一句话、一次品牌塑造获得的?答案不言自明。将“良钢精作”视为祖训的张小泉已经说出了答案,是产品和顾客。
  一家企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历经400多年而不衰,源于它懂得顾客的需要,并为之奉上恰如其分的产品。
  “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还要有创新,更需要跟国际品牌争市场、打天下,开疆扩土。
  因此,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是企业翻新技术、追求高精尖的动力之一。
  媲美顶尖并非企业之过,但如果总想着“阳春白雪”,却忘了“下里巴人”,似乎是在忘掉“老字号”从何而来。
  毕竟能吃“米其林餐厅”的是少数,拍蒜做饭的是多数;分得清“切片刀、砍骨刀”的是少数,“一把菜刀走天下”的是常态。
  “高端、大气、上档次”可以追求,但能满足“柴米油盐”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先满足了“吃面就蒜”,再追求食物的“意、气、形”,人才不会飘,企业成长才有根。
  如果多数顾客都是用刀来拍蒜,难道,为你的多数顾客生产出一批“一把菜刀走天下”的拍蒜刀,它不香吗?
  张小泉之所以能频上热搜,从另一面也能看到,消费者对这家“老字号”的期许与厚爱。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当一家“老字号”还能有机会频上热搜,请珍视。而其他“张小泉”也别光看热闹,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万一哪天遇到了,是否还能像张小泉一样有机会登上热搜?毕竟,在近百年历史中,不乏有“老字号”出事后,换来的只是消费者一声苦笑。
  因此,热议里藏的这份爱,请别辜负了。

少一点傲慢,多一点自信
□康磊
  因为一段视频,张小泉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视频中,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称,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为什么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黄瓜片更透明,是因为前面有个支点。我们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那是消费者教育。日前,夏乾良发布视频进行道歉,称网传视频中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导致公众对此产生极大的误解。
  之前,张小泉就因为“菜刀不能用来拍蒜”引发争议,公关刚刚“灭火”,这次又因为“教育消费者”再遭群嘲,究其根源是因为“想通过教育消费者来迈开步子”。
  品牌认同感,首先要追求质的统一性,才能在差异性上寻求溢价。同为卖刀的,王麻子在直播间拍蒜,显然更能让消费者感到作为“上帝”的被尊重感。“米其林式说教”之所以让人反感,就在于冒犯了中国人的厨房传统,颠倒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消费者习惯“一刀走天下”,厨房配备一把菜刀是常态,无论从使用习惯还是饮食文化来看,用菜刀拍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中式菜刀,本身就具备拍黄瓜、拍蒜的功能,脱离这个现实的大众应用环境,完全去追求所谓的高端高硬度,等于放弃了传统的消费市场,自绝于人民群众的需求。任何一个品牌,想要长久发展,都需要用品质说话,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便利,而不是“为难”消费者,以提高使用门槛来表现产品的高级属性。
  其实在“拍蒜断刀”事件后,张小泉的官方回应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将持续研发,力争在刀具产品方面,不仅以锋利见长,更能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实际,真正做到更懂中国厨房”。这段站在消费者立场的回应显然比张小泉总经理那段“教育消费者”的视频更具亲和力。
  产品营销界有一句流行语:永远不要轻易去教育用户。而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居高临下的态度。毕竟,很少有人愿意花钱来听你教育。即便是从西方国家舶来的“消费者教育”,也往往以宣传消费观念,培养消费技能,提供实用性帮助为主,他们都会努力贴近本地消费者习惯,试图讨好,少有傲慢。要“更懂中国厨房”,需多向消费者虚心求教,“割掉”傲慢姿态。
  另外,从张小泉近段时间的发展态势来看,其危机源头恐怕是过于想要丰富产品线,突出品牌差异化,步子迈得太大。头顶老字号名头,背靠硬度、南美檀木手柄等卖点,张小泉已登上资本市场。但从后续的走势来看,张小泉已经偏离了做“世界刀具”的主业,反而是频繁跨界,给资本投喂新故事。
  据悉,张小泉已成立全资子公司,准备经营“化妆品批发、零售”相关业务,还跨界卖厨具厨电,最近又在经营范围里新增了食品销售业务。究其原因,刀具属于耐用消耗品,更换周期较长,没法帮公司挣快钱。数据上也显示,张小泉的研发投入几乎原地踏步,而2021年的营销费用同比增长了41.08%。高端化、差异化,对于品牌发展来说没有错,但需在保证质量、尊重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前提之上。目前,张小泉表示,即将发起“断刀召集令”项目,五年内有断刀事故发生可换货。如此“悬崖勒马”,算是找准了问题所在。
  用米其林教育消费者,表面是傲慢,骨子里是不自信。张小泉创立时,米其林还并未出现,渊源流长的文化背景,那份文化自信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重要原因。力求高端化、迈开步子的同时,还要不忘一步一个脚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带着文化自信走向世界。

网言网语》》
看看网友怎么说
针对“‘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这个热点话题,来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网友一:一个中国品牌不研究中国老百姓的做菜方法改善刀刃,却把外国标准当做做刀的标准,这个真是没有办法认同。咱祖祖辈辈都这样切菜做饭,怎么就错了呢?本土品牌得接地气!
  网友二:我只想普普通通做个家常菜,不能拍黄瓜和蒜的菜刀没有灵魂。
  网友三:有些人一旦成功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傲慢,挂上米其林,就能显得“高端”。
  网友四:创立一个品牌十年百年都难真正成功,但是毁掉一个品牌,或者只需要几段对话。
  网友五:一个真正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品牌,才会赢得消费者的尊重,也才能走得更长久。
  网友六:“国民老字号”这些年一直“吃老本”,困在自己过去的荣耀之中。如果一个品牌没有办法与时俱进,那么不管过去经历过怎样的兴盛,最终都会被时代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