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毛双
到2025年
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00家
市级“专精特新”达50家以上
国家级“小巨人”达9家以上
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近日,大足区出台《大足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显示,大足区将从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品牌质量提升、金融助企、服务保障、专项支持等6个方面展开行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力争每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到2025年,全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9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家。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梯度培育行动是大足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梯度培育行动,即是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充实后备力量。大足区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具体包括,支持重庆北科研究院等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承接国内外市场前景广、成熟度好、附加值高的科技创新成果,力争在大足建立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生产基地;支持成渝轴线智能制造联盟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聚力成、盛泰光电、中铭半导体等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小微企业园、众创空间等孵化器建设,建设一批融合技术交流交易、工作生活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
此外,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大足区将重点引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培育以盛泰光电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以中国汽研院为代表的智能网联先进制造业、以威立雅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再制造等3个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在实施创新驱动行动方面,《方案》提出,引导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
大足区将支持施密特、华森等组建电梯产业联盟,支持重汽专用车、凯瑞特种车等组建专用车产业联盟,支持邓氏厨具、桥丰五金等组建五金产业联盟,支持红蝶、元和精细化工等组建锶盐新材料产业联盟,组织五金、汽摩等产业联盟,开展“揭榜挂帅”“赛马”等技术攻关,形成合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也是实施创新驱动行动的重内容。到2025年,大足区新培育数字化车间25个、智能工厂5个、绿色工厂5个,培育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60家以上。
推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方案》提出,将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迈向中高端;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促进“邓家刀”“飞天刀剪”等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市级和区级质量奖,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行业性区域品牌。到2025年,力争创建知名质量品牌4个以上。
同时,还将实施标准领跑计划,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鼓励转化应用国际标准,制定实施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提升产品标准水平。
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在实施金融助企行动方面,《方案》将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具体包括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运营管理,搭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平台,组建“企业上市服务专家团”,开展“一对一”上市辅导服务等。
同时,还鼓励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央行再贴现+”专属产品,将央行低成本资金直达“专精特新”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结合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体系,开发“专精特新贷”系列产品。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达到一定额度的“专精特新”企业,适当上调信用贷款授信额度。
另外,将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落实“白名单”制度,充分利用五金产业贷、小微担、银政通等融资产品,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方案》提出,加快产业类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关键技术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
另外,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专业咨询等服务,组织各类平台、机构、专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门问诊,开展专属和定制服务。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系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一人”配备服务专员,采取“一事一议”,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能、配套等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渡难关、增活力、促发展。
此外,还将积极组织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开展中小企业跨境合作服务,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专项支持力度
《方案》提出,要增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支持力度。
鼓励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专属服务包,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对上年度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五金工业互联网、能源利用检测中心等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的企业,给予重点资金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的,给予政策支持。
积极引进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来足设立分院,整合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对其孵化的创新型企业,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对“专精特新”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场所挂牌、上市的,分阶段给予资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