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龙水湖/大观总第26期 >2022-07-22编印

寻访“巴蜀第一状元”冯时行故里
刊发日期:2022-07-22 阅读次数: 作者:胡耘  语音阅读:
  

□胡耘
  某日,翻看宋诗,读到这样的诗句:
  飞蛾故故扑灯光,风雨萧萧打纸窗。
  人为官方搔白首,虎来村落渡清江。
  猿啼冷日谁家梦,故国愁牵几曲肠。
  篱菊何曾忧战伐,夜添寒蕊趁重阳。
  此诗作者冯时行是宋朝时“巴蜀第一状元”、恭州乐碛(今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下文叙述中均称洛碛)人。我小时候常听老人讲起冯时行因力荐岳飞抗金而被宋高宗和秦桧贬谪的故事,又知道洛碛码头有一座“缙云故里”的牌坊,于是就动了寻访“巴蜀第一状元”冯时行故里的念头。
  因为建设三峡工程,洛碛古镇整体搬迁到2公里外的新城区。古镇建筑虽未完全拆除,但从古镇下场口到上码头,早已没了往昔赶场时人流如织、熙来攘往的场景。如今,整个古镇只有稀稀落落几户舍不得离开故园的人家。
  走到上码头河街尽头,一座石牌坊迎江挺立,俯瞰着烟波浩渺的长江。石牌坊上,题写着“缙云故里”4个大字。记得童年时我跟着外公走亲戚曾来过这里,我指着牌坊问外公,上面的4个字是什么意思,外公告诉我:这块石牌坊是冯时行高中状元后设立的,“缙云”是冯时行的别号,“缙云故里”就是“冯时行状元故里”之意。冯时行是巴蜀之地出的第一个状元,这4个字,是当时为他建文庙时镌刻在石牌坊上的。
  当我再一次来到这座石牌坊前,眼望流逝的江水,我仿佛看到了距今900多年前的宋朝,少年冯时行伫立在千帆驻留、货栈林立的洛碛码头边……
  冯时行(1100—1163),青年时期求学于巴县缙云山寺,因此别号“缙云”。经过10年苦读,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冯时行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之后,被授云安尉、奉节尉、江原丞。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奉召入京做皇帝的咨询官。
  那时候,金兵已经占领都城汴梁10年,冯时行力主抗金,上书宋高宗《请分兵以镇荆襄疏》,奏报“金人议和不足信”,奏请圣上“选大臣重兵镇襄”,使岳飞得以于江汉间发力抗金。高宗不听,反而对冯时行加以贬谪,冯时行被降知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后又被提刑何麒弹劾,罢官削职,流落于万州、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两年有余,绍兴十四年(1144年)回家乡洛碛。
  冯时行乘舟回到洛碛的时候,一轮皎洁的月亮悬挂中天,夜色极佳,但冯时行的内心却十分忧愁。他想到自己在外无尺寸之功,对内无造福桑梓之力,真是无颜见家乡父老。但是,故土洛碛的民众对他张开了欢迎的怀抱,并为他建造了状元府第、状元井和文庙,给这位才华横溢的学子以安抚和慰问,使他挥去了心中的阴霾,自此安居于洛碛故土。
  绍兴十八年(1148年),冯时行游洛碛长江水面靠近河对面麻柳乡的江中磐石。该磐石枯水季节露出水面,人谓“迎春石”。冯时行为该磐石作题刻:
  乐碛大江中有石洲,烟水摇荡,云山杳霭,可以泛舟流觞。
  同时作诗《游乐碛江中石洲》:
  石出杖藜稳,沙暄牵兴长。
  半江鸥鸟地,三峡水云乡。
  携客撑烟艇,开樽俯绿塘。
  便当从此去,烟雨钓沧浪。
  坐废17年间,冯时行在缙云山置地办学、著书立说,并拜理学家程颐弟子、涪陵人谯定为师,精习理学,著《易论》二卷,推崇爱国、民本、孝悌的理学思想,在理学宝库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北宋权奸秦桧死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高宗曾宣召冯时行入京,准备重新起用。但冯时行因年过花甲,不能前往临安(今浙江杭州),于是朝廷改任冯时行为成都提刑,经略边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冯时行任雅安知州,深得民心,被民众誉为“冯青天”。他在雅安病故后,被追为“古城侯”。
  站在洛碛古镇长江岸边,遥望江水东流,我心中思绪难平。浪花淘尽英雄,但见证了“缙云先生”冯时行忠义之气的“迎春石”依旧;象征博闻强记的文庙牌坊依旧;力透纸背、饱含理学精神的《缙云先生文集》仍传于世;“巴蜀第一状元”冯时行的故事,成为洛碛父老乡亲们摆不完的“龙门阵”,还将一代一代讲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