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黄乔
“你们这起案件更适合通过调解方式快速解决呀!”前不久,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受理了一起国际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但承办法官阅卷后发现,该案件事实清楚、争议也不大,走诉讼程序反而会增加时间成本和诉讼费用。
“那我还可以转成调解吗?这样会不会很麻烦?”接到法官电话的原告,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很简单的,我们可以直接把你的材料转给调解那边,可以无缝衔接。”在承办法官的建议下,经原告同意后,该案已通过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将其委托给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调解。目前,调解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今年5月,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以下简称“解纷中心”)顺利落成,搭建起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目前,已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重庆仲裁委员会、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家机构入驻,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灵活多样、自主选择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其实是在原有的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的。”市高法院民三庭庭长喻志强介绍,早在2019年7月,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就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三方签署《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开启诉讼、仲裁与调解三位一体的涉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同时,还依托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借助外部科研力量,加强“一站式”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理论研究,推动仲裁机构、调解中心等各方积极参与,为机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据了解,该机制先后入选重庆自贸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和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
线上线下
“双渠道”办理解纷事务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包括重庆在内的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为把握这次试点工作契机,重庆法院联合多家仲裁机构、调解机构,决定将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的工作机制转化为实体中心。”喻志强说,这样一来,实体的“解纷中心”,就能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更加集约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解纷服务,让当事人在看得见、摸得着、更放心的环境下参与纠纷处理。
据了解,今年5月,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正式落成,开启了线上和线下“双渠道”工作模式。
目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重庆仲裁委员会、中国重庆两江国际(自贸区)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商事调解中心、重庆两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家调解、仲裁机构已经入驻,涉外商事争端解决的专业性正在逐步增强。
“我们还在推进实施‘内地港澳台外籍’调解员1X工作模式。”喻志强透露,可以当事人提供具有国际贸易、外商投资、金融、知识产权、保险等领域专业知识背景的中外调解员名册,当事人可从中自由选择一名或多名调解员参与调解,满足不同主体解纷需求。
三种途径
“一体化”联动解纷
在解纷中心,当事人不仅可以选择调解员,更可以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
“诉讼、仲裁、调解三种方式各有优势,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特点及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纷途径。”贾科说,解纷中心通过建立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畅通各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对接案件的一体化流程管控。
同时,明确“一案一方”个性化对接方式,结合案件特点及国内外当事人需求,提供个性化解纷建议,在尊重意思自治基础上,引导选择更适合个案的解纷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解纷中心还探索建立了费用转付衔接机制,明确了当事人已向法院交纳的部分无需重复向仲裁或调解机构交纳,简化了缴费程序,真正实现立体化、集约化办理。
除此之外,解纷中心还将依托川渝两地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西部自贸司法协同创新论坛等平台,加大与边境沿海地区法院、律所、社区、企业等单位的交流,推动中心区域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