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23期 >2022-07-19编印

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对外开放
讲述童话王国丹麦与重庆的文化交往史
刊发日期:2022-07-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渝中报记者王欢摄

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渝中报记者王欢摄

  

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对外开放
讲述童话王国丹麦与重庆的文化交往史


□渝中报记者黄清娴
  说起童话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安徒生,他创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童话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美好睡前时光。
  文化无国界,经典永流传。渝中作为重庆“母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对外开放基因浓厚,自19世纪末重庆开埠起,就是重庆国际交往的窗口,现有各类涉外文物旧址21处、使领馆旧址13处。
  近年来,渝中区紧紧围绕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目标定位,加大了对涉外文物旧址的活化利用力度,聚焦打好“文化牌”、讲述“好故事”、唱好“协作曲”三篇文章,积极推动具有重庆特色的外事参访区建设。
  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该旧址已修缮完成,并布展“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文化展览”,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

保护修缮
丹麦公使馆旧址成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位于风景秀丽的鹅岭公园内,修建于20世纪20—30年代。房屋坐东朝西,总长15米,进深9.3米,开三间,建筑面积143.22平方米,是一座小青瓦屋面,人字木屋架,青砖墙柱承重,条石基础的砖木结构平房建筑,建筑本体保存较好。
  抗战期间,这里曾是丹麦公使馆所在地。1958年鹅岭公园建成开放后,该房屋收归鹅岭公园管理处,作为鹅岭公园管理处办公场所。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渝中区文管所登记该址为近现代重要机构旧址“丹麦公使馆旧址”。
  随后,鹅岭公园管理处自筹资金进行了全面维修。修缮后,基本保持了建筑原貌。同年底,该旧址作为“鹅岭抗战遗址群”的组成部分,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为证,丹麦与重庆是十分有渊源的。如何讲好文物故事,被摆上了议事日程。”2021年,由重庆渝中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启动了活化利用工程,赋予了该旧址崭新使命。
 
活化利用
开设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文化展览
  经过前期设计、大纲撰写、布展策划、交流设计等多项程序,今年2月,重庆丹麦公使馆旧址常设展览施工完成。
  该展览采用“展览+N”的策略,采用“图文+场景复原”的形式,分为“抗战时期重庆与丹麦的关系更迭”“民国时期重庆与丹麦合作的典范”“21世纪的合作往来与丹麦文化”三个单元,全面讲述重庆与丹麦渊源故事。
  据介绍,丹麦与重庆交往由来已久。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丹麦驻华公使高霖于1940年6月来重庆递交国书,正式成为丹麦最高驻华使节。二战期间,国民政府曾一度与丹麦断交,另以丹麦驻美大使高福曼所代表的“自由丹麦”为新盟友。1945年5月,丹麦获得解放后,重新承认国民政府,并于1946年恢复了中丹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重庆与丹麦的民间往来也十分密切,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爱国实业家卢作孚邀请丹麦铁路工程师守尔慈来渝担任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北川铁路。在随后的15年里,守尔慈先后又参与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北碚城的建设与规划等工程,成就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丹麦成为了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2005年1月,丹麦在重庆渝中设立领事馆,2012年11月升格为总领事馆。总领馆设立以来,双方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人员往来、经贸投资、医疗、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书写了中丹友好交往历史的闪光篇章。
  随着重庆和丹麦合作交往的不断深入,这个远在欧洲北部的国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众所周知,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有“童话王国”的美誉,此外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嘉士伯啤酒”也在丹麦诞生。
  为更好地展示丹麦文化,该展览还创新植入了童话雕像、酒文化、音乐、绘画等丹麦文化元素,极大地丰富展陈内容和参观体验感。
  据了解,该旧址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每日上午9:00至下午5:00,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