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观点总第21期 >2022-07-15编印

雪糕刺客VS雪糕护卫
刊发日期:2022-07-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还没吃心就凉了”“明明可以抢却还送我一根雪糕”……今夏,“雪糕刺客”这个梗成为热门话题,动辄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雪糕不仅刺痛了消费者的心,也搅动了本就不平静的快消市场。
  大家如何看待“雪糕刺客”?新渝报本期带您走进“雪糕刺客”话题进行讨论。

A你需要怎样的“雪糕自由”?
□吴雁南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炎炎夏日,暑热难耐,走进一家便利店,看到冰柜中琳琅满目的雪糕,随手拿起一根,到结账时,却发现价格不菲,出于面子只好咬牙买下,还没吃就来了个“透心凉”。不少网友将这样的高价雪糕调侃为刺伤钱包的“雪糕刺客”,与之相对的低价雪糕、平价雪糕则被称为“雪糕护卫”,相关话题近来引发热议。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雪糕涨价不是新现象。此前,我们聊过雪糕“火起来”的几种方式,聊过15元一支的“文物雪糕”。彼时,高价雪糕通过原料升级、独特口味、别致造型、跨界联名等方式推陈出新,满足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时下,一些雪糕为何成为“刺客”?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销售者不明码标价,由于标签内容不完整、货签不对位,消费者很难迅速知晓价格,容易误买。近日正式施行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要求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明码标价,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避免高价雪糕“浑水摸鱼”。
  但消费者的质疑不止于此。近年来,从抽检大肠杆菌超标,到“不加一滴水”的虚假宣传,一些高价雪糕频频翻车,损害了行业形象。近日,某品牌雪糕“在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用火烧不化”等内容相继登上热搜。相关企业回应称配方符合国家标准,并表示用烤雪糕、晒雪糕判断品质并不科学。该问题有待监管部门继续调查,但公众对此高度关注背后,恰恰是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也为雪糕品牌敲响警钟:造噱头、搞营销固然能扩大影响力,但关键还是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提升品质这一核心竞争力。高价格是对高品质的承诺,品质不只意味着舌尖的享受,更是优质的材料、周全的服务、令人放心的品牌形象,以全方位的优秀对得起消费者的投入。
  也要看到,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确保食品安全,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有人愿意为此埋单,贵贱都无可厚非。但很多消费者担心的是:货柜里十几元、几十元一支的雪糕越来越多,一块钱、几块钱的冰棍难觅身影,自己将失去想买就买的“吃冰自由”。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几支高价雪糕的利润能赶上一箱平价雪糕,将谁放在货架“C位”显而易见。久而久之,平价雪糕虽有受众,却失去销售渠道,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最终结果或许就是,雪糕行业普遍涨价,吃冰成本水涨船高。
  在一些商家看来,“高价打败低价”是一种市场策略。但时下高价雪糕的走红之道,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从制定高价,到精心包装、讲好故事,再到通过评测、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在社交媒体传播,不少雪糕成为网红。但打造网红只有短期效果,品牌塑造需要长期耕耘。过度重视营销的推广方式,一方面不断提高成本,挤占市场;另一方面容易重视流量、忽视质量,使品质跟不上价格。长远来看,如果不能依靠产品形成强大的品牌心智和用户黏性,一旦热度减退、资本退潮,消费重回理性,人们不愿为高溢价埋单,品牌就会丧失发展后劲。
  有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2021年已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虽然给人留下了平价亲民的印象,却也将高端雪糕市场拱手让于外国企业。时下国产高价品牌的出现,以及新消费群体的参与,让我们看到雪糕产业提档升级的希望。这一方面对高价品牌如何迈向产业高端提出更高要求,也倒逼平价品牌做出应对,保留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当高价雪糕与平价雪糕各安其位,品质消费与时尚消费各行其道,雪糕市场才会发育得更加完善,雪糕产业才能更加壮大。
  当人们纠结于“雪糕刺客”与“雪糕护卫”孰是孰非时,容易陷于高价模式还是低价模式的争论。事实上,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高价未必就是“刺客”,低价未必就是“良心”,关键在于是否让目标群体觉得物有所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挖掘自己的独特卖点,找准自己的销售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进而开展商业业态和服务创新,应当成为企业更加关注的问题。我们也期待,除了几毛一根和几十块一支之外,雪糕市场还有更丰富的产品供人挑选,让更多人畅享清爽一夏。
  这正是:
  经营莫把底线扔,过度营销事难成。
  价格标示需显著,回应市场赢竞争。

B公众需要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康磊
  近日,钟薛高先后因为“31℃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雪糕烧不化”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对此,钟薛高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雪糕的固形物占比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为粘稠状,产品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烧不化的情况我们也是第一次听到”,已记录该问题,将有专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钟薛高的回应,大众显然不太满意,网友纷纷实测,将钟薛高放置在高温下,或者用火炙烤,观察其变化状态。他们的行为都表达出一种集体焦虑,即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据测试,同时将3支不同品牌的雪糕放置在32℃的室内环境下,半小时后,有巧克力外壳的梦龙已化成一摊水状,冰淇淋盒内的八喜也成糊状。但钟薛高仍保持着半小时前的外形,用勺子搅动,才看到糕体已经软化。同样条件下,差不多的配料添加剂成分,为何有的雪糕融化了,有的却不融化,这显然会引发大众质疑。
  对此,钟薛高发官博再次回应,我司所有雪糕产品均按照国家标准合法合规生产,并于检测合格后出厂。我们认为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
  科学解释原因,释怀大众疑虑,需要多一份耐心,比起一句“产品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网友需要更权威、更有人性关怀的回应。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的解释就更有说服力。首先,梦龙雪糕中含量最大的是水和巧克力,而钟薛高则是牛奶和稀奶油。而在3类雪糕中,食品添加剂都排在末尾,可见所占比例较少。食品添加剂中的瓜尔胶、卡拉胶等都从天然产物中提取,食用并无危害。对于钟薛高不融化的原因,他推测,一方面是因为含水量少,一方面可能跟添加的油脂有关。这份释疑,层层推进,逻辑清晰,由此推导出的“消费者可放心食用”才更有说服力。另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食品是否值得吃,在于它的营养价值如何。至于融化了之后是不是变成液体状态,不是食品安全的评价指标。“果冻在室温下不会变成液体,肉皮冻也不会在室温下变成液体,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安全”,其形象的解释直接消除了“不融化等于不健康”的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雪糕不化的讨论,专家们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一些原料成分在起作用。而实际上,这些原料本身价格并不昂贵,添加的量也不大,可偏偏钟薛高之前爱用高端原料成分作为卖点。但其被发现,在2019年就两次因虚假宣传被处罚,比如,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但该产品配料表中明确标注了饮用水成分;声称雪糕中采用的特级红提、日本薮北茶,也并不如实。货不真价不实,有过这样的“黑历史”,即便这次钟薛高能够解释“过关”,不算产品“翻车”,但从舆论反馈看,来自消费者的声讨恐怕将持续一段时间。
  有消费者提出质疑并非坏事儿,它提醒新兴品牌们除了科学解释之外,还需要通过持续的投入和长期的沉淀,用安全品质建立起放心品牌。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时间检验,消费者才会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C“雪糕刺客”折射何种消费心理?
□郝娴宇
  这个夏天,“雪糕刺客”这个词火了。潜伏在便利店冰柜里的诸多品牌雪糕,看起来其貌不扬,也没有标价,当顾客漫不经心拿起来结账时却遭遇价格的“致命一击”,这样的高价雪糕被人们戏称为“雪糕刺客”。
  由“雪糕刺客”一词引申,关于雪糕价格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榜,引发一众网友共鸣:“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五块钱以下的雪糕有多好吃”……在吐槽雪糕价格让人“高攀”不起的同时,社交平台上还掀起了一阵童年雪糕“怀旧风”,人们越来越怀念小时候好吃不贵的平价雪糕,也积极寻找各种高价网红雪糕的“平替”。
  从跟风种草网红雪糕,到回归购买平价雪糕,社交平台上关于雪糕消费的讨论转变,反映出人们对网红雪糕的热情正逐渐褪去,消费也渐趋理性。雪糕是从何时开始变得这么贵的?除一部分雪糕确实是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略有溢价之外,绝大多数高价雪糕背后都少不了网络营销的推波助澜:花哨的包装、奇葩的味道,迎合了少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和跟风心态;达人种草、直播带货,推高雪糕的推广成本;跨界联名、囤货惜售,部分品牌雪糕被“炒”到价格翻倍。如此种种,正推动雪糕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挤压着平价雪糕的生存空间,收割着普通消费者的钱包。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和行业市场的发展,雪糕外观和口味的不断创新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满足了人们日益个性化和健康化的消费需求。某些网红雪糕的走红也一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成为人们分享心情、情感沟通的载体。但当网红品牌营销风口过去,人们实际消费体验较平价雪糕并未有多少提升时,高价雪糕自然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消费者对高价雪糕开始“不买账”,本质上还是由于某些高价雪糕价格虚高,缺乏性价比优势。雪糕作为夏季最常见的冷饮,好吃不贵还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的第一原则。雪糕产品创新必须建立在保证性价比的基础上,一味追求营销推广和高端定制而忽视产品品质,注定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给高价雪糕“降降火”,相关部门也应对市场上的雪糕定价标准进行监督与规范,鼓励更多低价优质产品进入市场,防止过高的雪糕定价扰乱雪糕市场、“刺伤”消费者。

网言网语
>>
网友们有话要说

  针对“雪糕刺客”这个热点话题,来看看广大网友们如何说?
  网友一:现在的商家为了防止顾客不买单,连价格都不标明了,买个雪糕就像摸奖,不知道哪一款平平无奇的雪糕,就会给自己的钱包来一个暴击。
  网友二:“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有时候买雪糕,两三支雪糕几十元,真的很贵,但店家都扫码了,退回去实在不好意思,就硬着头皮买了,“如果明码标价,一开始就不会选这么贵的。”
  网友三:一旦消费者对整个雪糕产业产生了质疑,那么大家也不敢去尝鲜了。长此以往下去,雪糕经销者受损失才是最大的,因为他们可能进了很多雪糕而根本就卖不掉。
  网友四:社会消费是分层的,昂贵的奢侈品也不是没有合理性。国产品牌也不是不可以走高端线路,但商品和商品是不同的,以人的生活必需程度为中心,分布在不同圈层里。越是必需度高,就越要重视品牌自身建设。
  网友五:高端不等于高价。价格只是一款产品最浅层次的表现,真正关键的要素是靠什么支撑起这个价格。如果一款产品售价过高,但却无法告诉消费者为什么可以卖到这个价格,让消费者认可产品内在的价值,反而会因为过高的定价而引来“全网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