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数字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更加贴近时代发展,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正确引导舆论,及时传递信息、全面服务群众。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您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主管主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出版:《新渝报》编辑部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棠凤路1号
电话:023-43768052 邮箱: dzxybbjb@163.com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宏通讯员吴霆
7月13日下午,“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中,记者先后走进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的水稻基地和中敖镇的桑蚕养殖基地。大片大片的水稻和桑树,宛若一幅幅山水画卷。
“这里是我追逐梦想与事业起航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在拾万镇长虹村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影壁上,拓刻着袁隆平的寄语。每年,长虹村五彩田园为了向袁老表示敬意,都会种植一幅袁隆平院士形象的稻田艺术图。
“乡村如何振兴?”拾万镇副镇长王地生说:“2018年,长虹村一批高污染企业被关停以后,这儿除了几亩普通的农田,什么都没有,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进行转型。为此,我们出奇招、搞创新,走出一条绘美五彩大地景观的农旅文商融合之路。”
近年来,拾万镇从厚植隆平IP、夯实产业本底、绘美五彩乡村、传承农耕文化、打造节会品牌五个方面入手,在农旅融合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年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旅游增收5000万元。建成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基地,水稻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稻渔稻虾基地5000亩,水稻高产示范面积达1万亩,机械化率达95%以上。
如今,长虹村已实现稻油轮作,打造了近300亩的五彩水稻和油菜花大地艺术景观,水稻插秧45.5万亩,油菜收获22.63万亩。累计推广试行食用合格证企业402家,带证上市农产品1643吨。
“下一步,拾万镇将以隆平五彩田园为核心,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稻文化旅游IP、乡村振兴的‘样板间’,认真讲好‘一粒米的故事’。”王地生说。
如何盘活闲置用地,将山高沟深不适宜发展的荒坡地利用起来?这一直是中敖镇党委书记龚文川思考的问题。为此,中敖镇采取了以蚕桑龙头企业公司牵头,联合多家成员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模式,带动村社发展“桑+”集体经济。
目前,中敖镇“桑+”产业已覆盖15个村、25个社,培育孵化新型农业主体15家,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55万元,为基地周边群众带来4000余万元收入,产业涉及村社的2000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创业问题。
“现在我们急需解决桑、蚕种子资源的问题。”龚文川介绍,中敖镇正联合西南大学蚕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蚕业技术科学研究院,合力解决桑、蚕种子资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