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12期 >2022-07-04编印

綦江:养殖尾水“废变宝”天然肥料壮禾苗
刊发日期:2022-07-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綦江日报记者赵竹萱古峨
  阳光洒在水面上,微风过处,泛起粼粼波纹,带动了一排排整齐的漂浮板,生长在漂浮板上绿油油的水稻也随着波浪轻漾……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綦江区古南街道蟠龙村的山水涧水产养殖基地,见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今年搞的这个鱼稻共生项目非常好,才几个月,光是调水药和鱼药的开销就已经节约了差不多6万元了。”养殖基地负责人吴文萍介绍说,整个养殖基地一共有6口鱼塘,过去一直使用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今年为治理尾水,就在每口鱼塘里种上了水稻。
  虽然在漂浮板上种植水稻,种和收都比较耗费人工,但鱼塘的水质明显提升了。水产养殖尾水中主要是氮磷含量高,但这对作物来说就是肥料。采取池塘鱼菜共生、鱼稻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能够治理尾水,还能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如此一来,降低了鱼的发病率,大幅减少了用药量,而且这样种植出的生态水稻更是不愁卖。
  綦江区农业农村委水产站工作人员张海昕说,今年以来,綦江区有序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工作,依据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底排污生态化改造模式等7种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落实整改,现已超额完成80万吨养殖尾水整改任务,整改完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