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12期 >2022-07-04编印

成渝铁路“重返青春”
未来“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刊发日期:2022-07-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6月17日拍摄的重庆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6月17日拍摄的重庆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成渝铁路“重返青春”
未来“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上游新闻记者黎静刘波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正式通车。走过70年岁月,成渝铁路与沿线地区融为一体,承载70年历史记忆,是成渝两地的精神脉络。
  6月30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铁路投资集团获悉,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将实施改造,“重返青春”——改造成为城市铁路。此次改造将激活和链接沿线旅游资源,打造“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让成渝铁路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三隧两桥已开工 成渝铁路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随着成渝高铁、成遂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成渝铁路的客运、货运功能都逐步减弱。
  如何将成渝铁路“盘活”?重庆的答案是:将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为城市铁路。
  日前,在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项目新铜罐驿隧道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隧道掘进作业。据中铁一局成渝铁路改造安全总监王涛介绍,新铜罐驿隧道全长416米,目前已掘进301.8米,预计今年8月底贯通。
  “新铜罐驿隧道一侧紧邻长江,一侧紧邻既有线,施工难度特别大。”王涛说,因为老线病态多,既有桥梁路基边坡容易造成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开工前,他们花了一个月时间,徒步30多公里,采用实地勘测和航拍的方式,勘察沿线的地形地貌,排查危险源。
  王涛说,新铜罐驿隧道紧邻老隧道,新旧两个洞距最小只有22米。为此,项目部摒弃机械爆破,采用人工爆破方式。每次爆破前,除了人工巡视外,还用无人机加强山体巡视,而爆破作业时间点,则选择天窗期。
  目前,成渝铁路改造项目重点工程三隧两桥(马柑树隧道、新铜罐驿隧道、新汤家沱隧道、中渡街大桥、会溪口大桥)均已开工。

增建二线、改建车站 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将改造成城市铁路
  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既有线长65.08公里,既有车站9座。改造工程在充分利用既有单线的基础上,采用沿既有线增建二线、增设车站、九龙半岛截弯取直的方式进行改造。
  改造后线路长61.01公里,改造后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增建二线后,可以满足公交化通勤列车、旅游列车全天候运行。
  同时,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既有车站站间距大,车站设施设备陈旧,站房容量小,站台破旧。根据国铁集团和市政府批复,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段将对沿线车站进行改造。
  改造后全线共设车站15座,包括重庆站、鹅公岩、黄桷坪、义渡古镇、茄子溪、钓鱼嘴、伏牛溪、小南海、铜罐驿、西彭、圣泉、江津站,预留大渡口、金鳌站等2座,黄磏站为货运站。
  改造后,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平均站间距缩短至4公里左右,将充分发挥市域铁路公交化功能,增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城市交通功能。

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打造“传承历史文脉”沿江旅游观光线
  在改造过程中,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将立足“传承历史文脉、强化交通功能、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功能定位,融合铁路文化、地域文化、建筑艺术,打造精品工程。
  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工程将既做到“合而不同、全线一家”,又要体现“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
  “传承历史文脉,保留记忆乡愁,这是成渝铁路改造的一大亮点。”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工程将围绕成渝铁路设计、建设的历史,以及沿线龙凤寺、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铜罐驿古镇等44处工业、旅游文化,全方位提升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的文化主题,升华铁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互联关系,既提升“外在颜值”,也增强“内在气质”。
  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全线将按照溯源——星星之火,传承——红色基因,融合——人文情怀,绽放——百里画廊等主题主线,每一个站点表现一个主题,围绕红色基因、开路先锋、精神家园等主题共同讲述成渝铁路历史故事,共同构筑“流动的铁路博物馆”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长廊”。
  同时,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沿江而建,拥有很好的滨江资源,极具开发潜力。改造工程将进一步扮靓滨江景观,打造一条沿江旅游观光线。让游客在其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回味乡愁,享受“慢生活”,沉醉“慢时光”。

相关新闻

大足现代化交通网络始于成渝铁路


□新渝报记者犹骥罗冠骁
  其实,成渝铁路1951年9月就已经通到了大足。
  当时,在大足区邮亭镇设的邮亭铺站,站内只有两股道、站内线路有效长度为400米。直到正式通车前,邮亭铺站都不办理客运,仅为修建成渝线运送各种材料。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邮亭铺站定位四等站、开始办理客货运输、归西南铁路管理局重庆分局管辖。成渝线在大足境内的12.6千米铁轨,就是大足建设、发展现代化交通事业的“零公里”。
  上世纪60年代,空军部队投资修建了一条长1.5千米的油库专线;80年代,考虑到四川汽车制造厂的运输需求,成渝铁路增加了大足的客运量;1987年,成渝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完成;1995年,成都铁路局在邮亭镇征地120亩铺设了两股货物专线、修建了露天货场;1998年,邮亭铺站更名为大足站,旅客列车站台增至12788平方米,同时铺上了水泥地面、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雨棚,火车站周边百业兴旺……
  成渝铁路大足境内的线路、站点,随着历史的进程缓慢演进,而大足的现代化交通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驶入了快车道。
  1995年,成渝高速通车,设邮亭互通,极大促进了大足的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过境大足43.88千米的渝蓉高速通车,设大足东互通、大足西互通、三驱互通3个下地互通和万古枢纽互通,大足交通再次提速;2015年12月28日,成渝高铁开通运营,过境大足5千米,设大足南站,每天列车停靠21车次,自此大足进入了“两高时代”,全区现代化交通网络开始加速发展。随后,重庆三环、潼大荣、大内(在建)三条高速相继通车、开工,成渝中线高铁也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大足即将迎来“一铁路两高铁五高速”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新格局,全区公路网总里程已超过3680千米。
  随着其他交通形式的快速发展,成渝铁路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地位。大足站3000多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已经成为了群众健身场所,300余平方米的候车大厅不再使用,人行天桥取代了当年的行包房……
  然而,当前的成渝铁路大足站每年到站货物40万吨、发出物资20余万吨,进出大足的煤焦、水泥、瓷砖等原料和产品全部依赖该线路,更是全市重要的电煤保供通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稍显沉寂的成渝铁路,期待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迸发出初生般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