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期 >2022-06-21编印

行刑衔接 重庆公检法环合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刊发日期:2022-06-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龙网记者林楠
  6月20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召开2022年生态环境行刑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7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7979件、处罚金额10.6779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8件;公安机关侦办污染环境案件525起,移送起诉人数787人;检察机关起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刑事案件6514人,办理环境公益诉讼352件;审判机关受理审理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各类刑事案件4386件。

4部门联合制定8项制度

  会上介绍,市生态环境局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改革,率先实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成立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市高法院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建成市、区县、镇街三级全覆盖的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市检察院全面推行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
  公检法环4部门联合制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等8项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污染环境犯罪量刑实施细则,依法从严适用缓刑,缓刑适用率降至30%以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重庆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不断深化跨省协作,形成省级组织交叉专项执法、毗邻地市(区县)日常执法协作体系,建立环境资源案件打击协作机制,长江、酉水流域生态环境检察跨省管辖协作机制。

查办大案要案30余件

  生态环境部门为环境污染案件侦办提供技术支撑,公安和司法机关就刑事案件立案标准、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等强化司法支持。联合开展培训,覆盖业务骨干236名、重点排污单位600余家、企业负责人及环保工作人员1200余名。
  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围绕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自动监控和垃圾焚烧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加强个案联合执法,公安机关前移办案关口,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查办非法倾倒铝灰、废矿物油、废油等危险废物、干扰伪造监测数据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30余件。11支执法队伍,21人获得生态环境部、公安部、最高检察院联合表扬。

联合执法协同整治“硬骨头”

  公检法环4部门聚焦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等重大决策部署,联合执法检查协同整治一批“硬骨头”生态环境问题。近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环境执法大练兵整治突出问题2500余个;公安机关办理社会生活和交通噪声投诉12万余起,查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超标1.8万余起;检察机关深化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专项行动,累计立涉水案件1975件;审判机关出台10条意见服务保障“长江十年禁渔”,发布非法捕捞犯罪案件量刑指引,为推进全国法院非法捕捞案件量刑规范化提供“重庆范本”,受邀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

典型案例》违法处理危废 9人涉罪

  20日,公检法环4部门公布了近年来办理的12件生态环境保护行刑衔接典型案例,其中一例如下: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合川、长寿、黔江生态环境局陆续接到辖区部分镇政府及群众反映,发现有大量不明固体废物堆存于闲置厂房和露天空地,散发异味。经查,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重庆翰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的情况下,通过中间人非法接收沙坪坝、北碚、合川以及市外相关企业产生的铝灰。再以欺诈手段租赁合川、长寿等6处闲置厂房,采取长期贮存、搁置的方式处置危险废物后失联,非法倾倒贮存铝灰共计11000余吨。案件发生后,市区联动,提级督办。合川区公安局以涉嫌环境污染罪对涉案9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李某某、何某某、骆某某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提交合川区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该公司被处以罚款80万元。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