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巴蜀文旅总第1期 >2022-06-17编印

巴蜀文旅走廊:川渝一盘棋 石刻有戏唱
刊发日期:2022-06-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上图:大足石刻卧佛。
下图:大足石刻宝顶大佛湾。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新渝报见习记者陈浩
  公交跨川渝,石刻一线连。
  701路公交,是起于大足区中敖镇止于资阳市安岳县双龙街的一条城际公交,全长15公里,设有16个站点。这条公交,车身喷涂的石刻广告告诉人们,这可不是一路普通公交,而是一条将大足与资阳石刻紧紧连接的纽带。
  纽带的背后,是资阳与大足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紧紧握手。
  6月11日,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在大足举行,这场活动,在展示川渝两地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的同时,还签订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石刻,不仅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谱写新篇章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打造成渝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动力源之一。

做大石刻 共绘“一幅融合图”

  资阳与大足,一衣带水,位居成渝中线,是巴文化与蜀文化的交融地,区域内石刻(窟)文化、蜀源文化、五金文化、重汽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具有互补性、延展性。
  据统计,两地在2021年实现旅游收入313.9亿元,同比增长17.1%;累计接待游客4945.3万人次,同比增长12.4%。
  而两地并不满足于此,今年2月,双方共同制定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方案定下了2025年两地目标,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到2035年,两地的目标是将示范区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两地以石刻(窟)为轴,已经开始共绘“一张图”。
  在这张图上,串联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等景区,创新石刻(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石刻(窟)文创园区,打造“石刻+”产业集群,是资大文旅融合发展主轴。
  除了主轴,还有“两区”,即资阳文旅融合核心区、大足文旅融合核心区。资阳核心区将以圆觉洞旅游景区为中心,整合周边石窟资源,提升圆觉洞4A级旅游景区、紫竹观音旅游景区等重点核心景区;大足核心区围绕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心城区、功能组团,以宝顶山石刻5A级旅游景区为依托,推动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联动”,推进“城旅共融”,全域建设石刻文化公园。
  同时,示范区总体方案显示,资大空间布局上,还有“两带”。其中,“红色印记”文旅融合发展带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串联陈毅故里、饶国梁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巴蜀匠心”工旅融合发展带将依托资阳、大足两地特色产业,串联资阳牙谷特色小镇、大足五金产业园等平台,发展工业旅游和创意、制作、体验等业态,促进工旅融合发展。
  实际上,这张图,还得到了国家战略的加持。
  今年5月26日,文旅部、国家发改委、重庆市、四川省联合印发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给出了新的命题,要在巴渝文旅走廊上,建设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按照规划,将发挥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等人文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成渝地区中部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协同联动四川资阳、遂宁、内江和重庆大足、潼南、铜梁、合川、璧山等地,推动建设资大(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遂潼(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两大平台,重点发展人文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打造石窟艺术、涪江诗画、田园度假等特色产品。

做活石刻 共织“一张产业网”

  按照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依托“一轴两区两带”空间布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共同体、协作共兴的产业集聚地。
  双方首先是加强资源整合,共推重大工程项目。据了解,大足石雕石材产业园一期已完成主体工程、二期正在施工,安岳园区已完成文旅装备制造产业园挂牌,正加快企业招引入驻。下一步,还将联合开展文旅项目招引。双方联合参加四川文化旅游投资大会、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举办文旅投资专题推介会。
  同时,围绕川渝石刻文化公园、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两个重大项目,完善子项目,按照已建成、正在建设、规划建设进行分类管理,联动资阳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库。积极推进川渝石刻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支撑。
  “希望能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后期,我们也将更深入地和资阳各大景区联动,包括品牌共享、活动共创等方面。”大足区文旅委副主任沈浩强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更深层的合作探索上,大足与资阳将探索建立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协同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民间资本投资文旅项目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发展动能;推进各区市县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地方标准互认等方面的政策协同,推动金融、电信、医疗等服务范围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提升企业发展势能;政府搭台举办或共同参与文旅项目招商推介会,鼓励企业跨地域建立分厂和设置展示交易区,跨行业开展交流合作,激发企业发展潜能。
  “大足将严格按照《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进行工作建设,全力打造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和国家文旅名城,努力构建‘一轴两区两带’的空间发展格局。”沈浩强说。

做靓石刻 共下“一盘品牌棋”

  “你看,我们大足石刻在这里。”就读大足区城南中学的李宴都同学拿着《中国历史》教材,向记者展示大足石刻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
  2021年,大足石刻进入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内容中,全国广大青少年从历史课本中就能知晓这一民族瑰宝,领略大足石刻的文化艺术魅力。
  作为一张世界级的文化IP,大足石刻在通过课本走向广大青少年的同时,大足与资阳还在携手让石刻魅力投向更多游客心里。
  2020年,大足、乐山、资阳共同推出数条石刻艺术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共同打造“成渝地·巴蜀情”文化活动品牌;携手举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足石刻华服周”活动,吸引300余名华服社团爱好者参与,制造话题1200余个,视频播放量超1.7亿次。
  2021年6月,“成渝地·巴蜀情”——重庆大足、四川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摄影联展在北京市北海公园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的目光。
  2022年1月,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看见——巴蜀石窟”摄影展开展,吸引了大足区众多市民前来打卡,领略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乐山的石刻风采。“包括乐山大佛在内的石刻艺术,从照片上看就气魄宏伟,为此我还专门去四川游玩一番,现场更震撼。”参观了摄影展的市民陈佳说。
  实际上,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石刻文化已经让大足、资阳等市区结成了紧密的朋友圈,这对发掘、打造石刻IP的内涵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9月24日,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在峨眉山宣布成立。联盟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武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心、金佛山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目标就是推动资源相融共生、科技合力攻关、共享保护经验、联合宣传营销,共同做好保护、做精产品、做大市场、做强品牌。
  川渝石窟规模之宏大、雕刻之精美,有“中国石窟艺术下半阕”之美誉。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成立,大足、资阳、乐山等地将“共绘区域合作蓝图”。
  “下一步,大足石刻主要围绕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物合理利用扩大合作领域范围,更深入地与四川合作单位进一步沟通交流,做到合作更深、内容更实。”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表示。
  按照资阳、大足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规划,开展共育一个高校学科、共塑一个高端论坛、共推一批文艺名家、共创一批文艺精品、共办一批文体赛事等文化文艺活动,进一步扩大“资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观点》》走廊建设还需深思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着眼于“一盘棋”的整体谋划。发挥文化旅游走廊上各个点位的优势,做到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将显著提升区域文化和旅游整体竞争力。
  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还有更深层的内容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协作机制、合作深度、产业融合发展载体、政策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比如,区域协同上,还需要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加强协作意识;在“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方面还需深入探索;作为示范区的创新发展,在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配套政策、激励扶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思考、出实招。
  实际上,更深入的探索,将营造出更高品质的消费空间,形成多元业态,优化消费环境,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为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为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石刻相关旅游线推荐

•大足联动都江堰、武隆等世界遗产地推出“藏不住的重庆”——重庆武隆大足五日游线路、重庆—武隆天坑—大足石刻四日经典游等重庆双遗旅游线路。
  •大足与峨眉山、都江堰、仙女山等世界遗产景区共同策划推出川渝世遗之旅、巴蜀文化遗产之旅等线路产品。
  •大足与眉山市共同推出研学、康养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大足与资阳、乐山联合包装推出红色旅游和唐宋石刻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