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种植基地大棚。 万盛日报记者傅剑川摄
万盛经开区打造“西部菌谷”
建设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万盛日报记者曾姚
夏日炎炎,生机盎然。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境内,一座座标准化菌菇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乡间,菇农正在菇棚劳作。
近年来,丛林镇依托良好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提升培育技术。
如今,食用菌种植的效益显现,逐渐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的“小金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龙头带动 西部菌谷“强起来”
在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培育车间里,一瓶瓶金针菇菌罐整齐排列;自动化生产车间,一排排菌瓶在流水线上“列队行进”……
据悉,丛林镇种植食用菌的历史悠久,但基本上都是小户生产,品种单一、受季节影响大、产量小、利润低。
转机发生在2017年,这一年,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重庆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丛林镇,彻底改变了该镇食用菌生产模式。
和小户生产不同的是,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产量大、效率高、质量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丛林镇大力开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管理经验,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如今,丛林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10余家,实现了年产食用菌6万吨、产值6亿元。
“目前,丛林镇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丛林镇人大主席张淑容说,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做大食用菌产业,围绕近期食用菌产值10亿元目标,启动创建市级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同时建立食用菌展示、交易、物流、社会化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构建“冷链物流+产地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全生态产业链条,打造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集聚中心。
百菇齐放 西部菌谷“旺起来”
采菇、去根、装箱……近日,在丛林镇绿水村重庆创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亚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内,30余名村民正有条不紊地忙着。
“这里过去是个传统食用菌种植大棚,主要种植香菇、平菇。”创亚公司负责人朱永结介绍,2021年,丛林镇整合4个村涉农产业发展资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入股创亚公司,专门种植黑皮鸡枞菌和猪肚菇。
为了走出一条食用菌致富路,敢想敢干的丛林食用菌人不断尝试“吃螃蟹”,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试验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截至目前,已开发金针菇、鹿茸菇、黑皮鸡枞菌等25个珍稀食用菌品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加快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发展,不能只靠‘卖蘑菇’。”丛林镇党委书记刘明烽说,要深耕食用菌产业,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形成食用菌“良种繁育——工厂化栽培——精深加工——菌渣综合利用——农作物种植——废弃物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效益,带动全产业提档升级。他表示,接下来,丛林镇将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持续用力,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产融合 西部菌谷“亮起来”
在丛林镇绿水村,蘑菇不仅实现了工厂化种植,还“摇身一变”,成了吸引游客的风景。
“蘑菇总动员”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食用菌为主题的儿童亲子乐园,景区里的设施都是模拟蘑菇的外观建造的。
依托该景区和食用菌产业的“人气”,该镇旅游消费经济应运而生,“丛林蘑菇”品牌更响亮了,带动了“旅游+”融合发展。去年,“蘑菇总动员”景区接待了近3万名游客,全镇旅游人次达50万。
“一产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让丛林镇走上了重庆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的快车道。在食用菌产业的示范带动下,丛林镇产业实现了“抱团取暖,发展起了香薇柑橘园、果强桃园、利群柚园等5个特色种植园,种植特色水果约5000余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
此外,在镇域多元化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方面强化扶持引导,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乡村客栈、星级农家乐,增强景区景点接待能力;另一方面绿水村集体领办的洛凡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设了重庆市中小学生食用菌研学基地,市科协牵头修建了绿水村科普馆,以“农业+研学”业态将食用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